我国明年将钻第一口可燃冰探井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指出: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后备能源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本报讯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日前,中国海洋物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作特邀报告时说。
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计算,剩下的石油最多在50年内将被消耗殆尽。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资源,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据估算,世界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后备能源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安全。金庆焕说,作为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天然气水合物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日本一直为能源匮乏而忧心,而他们仅在初探静冈县御前崎近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天然气资源量就达7.4万亿立方米,足够日本消耗140年。
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近5年来已在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发现其存在的证据。金庆焕介绍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晚了30年,尚有许多新的领域有待突破。据透露,明年我国将钻探第一口探井,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勘测,预计在2020年进行开采。(钟欣)
相关链接 “可燃冰”:沉睡海底的清洁能源
人们都知道,天然气管道里奔流着天然气和水的混合物,而这个管道经常会发生故障,天然气中的甲烷分子被水分子吸收,其结果会产生白冰一样的物质并使管道堵塞。这种物质就是所谓的“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是由水分子与甲烷分子组合而成的冰状固体物质,它在低温和高压下保持稳定状态,主要埋藏在永久冻土层下或是海底深处地层中,如果能够把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离出来,那它就能成为一种取代石油和煤炭的能源。20世纪70年代以后,甲烷水合物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新能源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自给率仅为20%、深受能源问题困扰的日本,对“可燃冰”这种新能源予以很大的关注。自1995年至2000年,日本有关部门对甲烷水合物资源进行了基础性研究,研究人员在从纪伊半岛到四国一带的太平洋海面上进行了勘测,发现甲烷水合物并进行了采样,从而证实了超声波勘探结果的推测。在这一勘测研究的基础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了自2001年至2016年为期16年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如何有效地对沉睡在海底800米~3000米深处的甲烷水合物进行探测,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进行开采,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并通过实际探测、试开采以及试生产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就所推测的埋藏量来说,这一能源是很可观的,但问题是,甲烷水合物有百分之几是可能开采的?开采的经济价值如何?如果目前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只能开采其中数个百分点,或是即使能够开采,但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要比石油或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那么,甲烷水合物开采则无意义可言。同时,虽然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无污染能源,燃烧时不会产生硫磺氧化物,但甲烷也是一种导致地球环境变暖的物质。所以,如何保证其在开采中不在空气中扩散,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2004年12月28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