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做好产业承接转移 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青岛全面建设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应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移特别是海洋及涉海产业链向内陆的延伸,依托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打造青岛产业转移的承接区、滨海产业发展的联动区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区,以加快构建蓝色经济发展体系建设。青岛市政协建议:
一、壮大蓝色园区
一是培育壮大石化和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坚持承接青岛老企业搬迁改造与新项目引进相结合,秉承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一方面发展无机、有机化工产业,结合青岛市老企业搬迁改造,推进以盐化工、合成氨等为龙头的纯碱、烧碱等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精细、生物化工产业,重点突破在新型生物化工产品、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新型医药及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等产品的开发应用。
二是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要加快各相关园区资源整合,统筹推进“一线三区”建设,实现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重点突破海洋船舶装备配套产业,着力培育壮大船舶零部件生产规模和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扩能提级,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承接青岛船舶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与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和协作配套,逐步形成区域竞争力较强、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发展蓝色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优化产业环境,与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实现有效互动,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和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融入大青岛滨海旅游框架,使其成为青岛滨海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
二是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风能资源丰富区域,以风电项目为依托,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示范区。同时,积极构建石墨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向终端产品调整,打造青岛市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型战略平台和产业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以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机遇,发挥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统筹物流园区科学布局,通过定向招商做好项目包装,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设“内陆喂给港”,打造半岛陆路物流集散枢纽和中转站。
四是提升高端特色品牌农业水平。应借助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良机,以蓝色产业带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构建蓝绿相间的现代经济区;以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产品品牌化运作,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示范园为突破口,打造集农业种植高新技术展示、蔬菜历史文化普及、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全国一流、全省典范式现代精致农业示范园,以此带动全市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