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态促海洋经济腾飞——访象山县县委书记李关定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1月11日,随着拍卖师的落槌,我国首个无居民海岛——浙江象山大羊屿岛50年使用权以2000万元价格成交。这是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处女拍”,同时也让象山这座滨海新城强烈地吸引了四面八方宾客兴奋与关注的目光。
象山县位于浙东象山半岛,海岸线925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拥有象山港和石浦港两大港口,是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滩、涂、岛、礁、湾资源的地区。今年,国务院批准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象山以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和海洋资源禀赋被全面纳入浙江省“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功能构架中,迎来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春天。
正是有了这些优势,一些大项目纷至沓来。11月10日,象山首批28个海洋经济投资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达230亿元。面对这一切,象山县县委书记李关定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作为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象山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建成浙江省海陆联动发展先导区、浙江省现代新兴海洋产业先行区、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区、浙江省海洋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特色的港湾。
独特文化兴海
李关定说,宁波2/3的海域面积在象山,浙江省1/7的海岸线在象山、40%的海岛在象山,海洋经济占到象山县域经济的60%以上。象山的海鲜餐饮、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等都体现了海洋经济特色,也体现了象山的个性文化。
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和生态环境,不仅丰富了象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内涵,也让渔业转型中的象山焕发了新活力。象山6000年以海为伴,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拥有渔文化、丹(不老)文化、海商文化、海防文化、塔山文化、象(吉祥)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八大海洋特色文化。
在象山连续举办了14届的中国开渔节,不仅让散落在渔区、海岛、渔民生活中的踩街、对歌、抬阁、挂鱼灯、舞龙灯、跑马灯等一系列古老的民间活动纷纷登台亮相,重新焕发活力,而且成为象山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生态示范护海
素有“海山仙子国,万象图画星”之美誉的全国生态示范区象山,山、水、海相融相映。在象山,有3个“国字号”的海洋保护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这充分说明了象山在保护海洋生态方面做出的努力。
象山人非常爱护海洋生态环境。通过海洋和海岛保护区建设来控制人为破坏活动,是象山生态护海的有力举措。他们在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造船用专用码头,清退核心区所有张网捕捞作业。在保护的同时还设法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在北渔山列岛海域启动了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利用海洋资源,先要保护海洋生态”这一观点早已深入象山人的心中。曾经认为“靠海吃海”天经地义的象山渔民,自发提出了“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口号。
迈入桥海新时代
谈及象山海洋经济未来的发展,李关定表示,象山要做好6方面主要工作:合力打造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岛分类开发保护、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国家海洋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到2015年,全县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海洋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李关定这样描绘象山县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
李关定说,象山港大桥将于明年通车,同时随着贯穿象山境内的沈海高速甬台温复线的全线贯通,象山将成为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依托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对台和平发展方略,象山正在加快建设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和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将真正迈入桥海新时代。
象山,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里,将进一步聚焦国内外的目光,成为浙江乃至中国加快走向海洋时代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