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中国步步走错 终酿大祸——访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联合调查组专家陈先达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1:1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1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联合调查组公布了事故原因调查结论。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存在缺失,在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结论公布当日,记者就事故原因、康菲公司的责任等细节问题采访了联合调查组专家、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

记者: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性质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陈先达: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的性质已被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第一,蓬莱193油田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为分层注水开发方式。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执行已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

第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试采阶段采取笼统注水方式,已经取得了分层注水参数,根据参数也已制订了分层注水方案,但未执行分层注水。

第三,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溢油事故发生前,已经发现由于B23井笼统注水造成浅部L70油层存在高压点的风险,但没有及时封堵此层。

第四,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严重忽视已出现的事故征兆,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当B23注水井井口压力出现将近一半的明显降压的重大变化,预示B23注水井井筒内出现了新的异常出口。此时理应立即停注,排查原因,但其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将上述现象列为风险隐患,同时也没有针对此现象的应急措施。

第五,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违反总体开发方案规定的回注岩屑层位,数次擅自上调回注岩屑层至接近油层,对这一人为造成的风险隐患,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第六,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对回注岩屑管理松懈。C平台C25井回注岩屑层已经上调,施工作业部门没有将回注岩屑产生的超高压情况告知C20井钻井设计有关部门和人员,造成C20井钻井设计出现重大失误。

第七,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违反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C20井作业表层套管下深过浅,违反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该井钻井过程出现井涌时,已丧失了应急处置能力。

上述种种违规作业,以及出现事故隐患征兆没有有效处置,都证实了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没有做到守规生产、审慎作业,且关键岗位职责不落实,没有针对重大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海洋污染和环境破坏,污染海洋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所以将这起溢油污染事故性质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记者:蓬莱193油田溢油为什么采用注水开采方式,是否安全?

陈先达:首先,需要介绍蓬莱193油田的地质背景情况。蓬莱193油田地层层序从海底表层向下可划分为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等五套地层。这些地层分布的空间中,还分布着南北走向两组断裂构造,断层把石油储层切割成若干个块体。蓬莱193油田就处于这样一个较为破碎的构造断块背景的位置。浅部的断层封堵性较差,深部的断层封堵性相对较好,但有部分断层从下部延伸到了浅表层,被称为“通天”断层。

蓬莱193油田的石油主要储存在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两套地层。这两套地层是由陆相碎屑组成的岩石,成岩固结疏松,油层埋深为840~1400米。原油具有“三高四低”的特征,即高密度、高黏度、胶质含量较高,凝固点低、含蜡量低、沥青含量低、地层压力处在正常压力范围,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开发方式进行开采。

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是否可控、并且不出现溢油污染隐患,主要取决于注水压力的控制,以不破坏断层封堵性为限。只要注水压力控制得当,就不会破坏断层封堵性,注水开采就是安全的。

记者:什么是笼统注水,什么是分层注水?

陈先达:蓬莱193油田的原油是稠油,地层压力处在正常压力范围,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方式进行开发生产。

笼统注水方式是指在井口采用同一压力且不对各注水层进行分置处理。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对地下各层压力缺乏控制,在对一些地层产生驱油作用的同时,对另外一些地层则有可能产生异常高压,破坏断层封堵性,发生溢油污染。

人们在长期开采实践中,为解决上述矛盾,设计了分层注水开采方式。分层注水方式是根据各油层注水驱油通过能力的差异,在不同油层部位安装大小不等的水嘴调控注入层的给水压力,达到合理分配注水量压力,既不破坏断层封堵性,又能满足各油层有足够压力驱油。

因此,在地质构造复杂区,通常采用分层注水开发方式。比较两种开发方式:笼统注水方式适用于单层油藏注水开采,操作相对简单,分层注水方式则多用于同井穿过多层油层开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