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率先探索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新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3:01 

行进中的广东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检查船艇编队。

中华白海豚母子嬉游珠江口。

广东近海珊瑚礁受到良好保护。

惠东海龟湾海龟归海。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洋环境保护面临“五龙治海”的执法困境——海里的问题环保部门管不了,河里的问题海洋部门管不了。

广东联合执法的新尝试有望破解这一难题。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和省环境保护厅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监督检查。

联合执法机制初试锋芒,即取得良好效果。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九部门《关于开展2011年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环保厅等部门兵分两路,赴江门、珠海、汕头、揭阳四地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自查工作,海、陆污染问题得到统筹考虑,这也是广东在深化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方面迈出的新步伐。

百川入海,陆源污染是内河及其出海口水域污染的主要来源。

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去年全省重点监测的62个入海排污口共排污59.97亿吨,其中市政污水1.55亿吨,工业污水3.35亿吨,排污河55.07亿吨。相对较高的陆源污染物导致工业、生活和农村污染负荷较大,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压力,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但长期以来,陆上和内河的环保执法由环境部门负责,海上的环保执法由海洋部门负责。涉海部门步调不同,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制约了海洋环保执法的进一步落实。

不仅是环保执法,海洋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也日益要求陆海统筹发展。今年刚刚颁布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覆盖范围就不仅仅是海上,而是涵盖我省全部海域及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其中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及环珠三角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提出推进建设粤港澳、粤闽、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在这一背景下,20112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同海洋与渔业局签订《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机制的协议》,双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同时,探索建立我省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协调合作机制,努力形成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根据《协议》,双方成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和规划的沟通协调;加强重点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实现海洋环境保护数据和技术共享;促进相关领域对外合作;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监督检查。

此外,涉海部门积极编制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其中,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编写《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编写《广东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明确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实际上,陆海统筹的管理方式已经在局部领域开始施行。例如,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将近岸海域维权巡航、海岛巡查纳入“三巡”制度,初步实现陆地巡查岸段负责、海上巡查划区负责、空中巡查全覆盖的网格化巡查模式,确保及时发现各类海洋违法行为。

多头并举

整治陆源污染防止排海

陆源污染整治被列为本次联合执法的检查重点。针对这一主要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省环保厅,创新工作思路,实施全方位监管,从多个渠道堵住污染源头。

在生活污水方面,广东各地加快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污水管网,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减少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海的生活污水。“十一五”期间,省政府投入32亿元、地方融资12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在工业污染方面,通过加强沿海工业污染源监管,严格执行环保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打击闲置或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污等违规行为,强化企业环保意识,使企业自觉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日常监测管理,排污口实现规范化整治。

在海洋和海岸工程方面,广东各地加强海域、岸线保护性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新上马的海岸和海洋工程项目,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涉海、用海项目均符合有关区划和环境要求。通过严把环评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

各地还加大陆源工业及项目的环境执法及监管,通过加强监督、限期治理、依法关停等手段,对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排放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并建立环境管理档案、健全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沿海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保工作,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兼顾发展。例如,江门市崖门定点电镀工业基地分电镀处理区、电镀配套产业区、污水处理区、港口物流区、生活服务区、滨水休憩和生态园林区等6大功能区,电镀废水处理效果良好,重金属回收率较高,并可转化为工业生产原材料回收使用。

在沿海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中,广东各地认真审定建设规划是否合理、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完善、排污目的数量与位置是否符合标准,有效地防止了陆源污染扩散向海排放,也便于环境保护与执法检查。

统筹协调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

厅局联合执法是广东探索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的一个缩影。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新增加的海洋事务综合协调、海洋经济分析、海洋战略研究、海岛生态保护、海洋基础及综合调查、海洋预报减灾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研发应用等一系列新职能,在加强海洋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技术支持、决策咨询、公益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得到深入实践。

今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国家层面规划,也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区域规划。

规划明确要求,我省要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将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作为战略定位之一,并对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专章部署,明确要求我省要积极推进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