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多党合作事业再谱新篇章 同心携手共谋科学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和九三学社青岛市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回首五年来青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谱写了多党合作事业新的篇章。
——政治协商共谋大计。
中共青岛市委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9个重要文件,用制度保障民主党派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坚持每年走访看望民主党派,听取各民主党派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等涉及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每年制定年度政治协商计划,建立政治协商督办落实机制,不断拓宽民主党派的知情渠道。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召开各种协商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等66次。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在各类会议上谋大计、建真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就 “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修改建议,绝大部分被采纳,青岛政治协商的氛围更加浓厚,成果更加凸显。
——民主监督肝胆相照。
中共青岛市委十分重视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建议。坚持每年两次向党外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五年来,40个政府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对口联系制度,定期通报、交流有关情况;140余名民主党派成员应邀先后担任36个政府部门特约人员,直接参与全市重大决策听证、重点建设项目评估论证、党风廉政建设、政府部门述职、行风评议、法律法规执法等各项监督检查工作,青岛民主监督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
——参政议政广献良策。
各民主党派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蓝色经济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 积极建言献策。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市委开展联合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19篇;各民主党派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中心和大局,共提出提案、议案和建议3764件;提交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社情民意、信息近千条。其中,民革青岛市委《关于山东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中科学指导“围填海造地”的建议》、民盟青岛市委《关于政府惠民政策应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民建青岛市委《关于加快推进环湾企业搬迁改造进程的建议》、民进青岛市委《关于青岛市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农工党青岛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致公党青岛市委《关于借鉴德国鲁尔区结构调整经验进一步做好青岛北部老城区企业搬迁的建议》、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关于大力发展碳汇渔业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等一大批优秀调研成果,得到了国家、省、市和民主党派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施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服务社会贡献突出。
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开展了为奥帆赛作贡献、科技咨询、送医下乡、助残帮困、捐资助学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精心打造了一批工作品牌。民革青岛市委通过“墨香未来”书画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民盟青岛市委成立的“爱心助学站”,为贫困学生提供“三免”式职业教育,民盟中央给予充分肯定。民建青岛市委连续8年实施 “春蕾计划”,资助家庭贫困的女童,得到民建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农工党青岛市委开展“送医药进村镇活动”,帮助农民提高健康意识,被农工党中央评为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致公党青岛市委成立“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健康咨询。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开展“送知识促发展”活动,深入到学校、军营、企业、农村,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荣获九三学社中央授予的“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为救灾扶贫、残疾人事业、希望工程等公益性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800余万元。
——自身建设树立形象。
各民主党派在中共青岛市委支持下,围绕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建立健全组织发展程序,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构建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民主党派机关目标绩效考核,有效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民主党派机关建设工作受到各民主党派中央的充分肯定,民进青岛市委被民进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地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