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婚俗 经典重现

渔家婚俗 经典重现

来源:黄辉亮 翁盈昌 周建伟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5:17 

夫妻拜堂进入洞房

林语堂说:“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纱和婚礼的钟声。 ”

第七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那婚礼喜庆的红色尽染人们的眼,却又跟别处不一样。

循着一片鼓乐声望去,整条街道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红龙的最前端是由身穿大红色衣服、头戴大红帽子的男子组成的乐队,脆鼓金锣,玉笛唢呐。紧接着是由身穿杏黄长袍、腰系红色丝带的少男少女组成的“迎亲仪仗队”,举着的双喜字牌、华盖、宫灯、布旗,色彩纷呈,相得益彰。

举双喜字牌、华盖、宫灯、布旗、吹奏迎亲乐

“十里红妆”照花眼

红柜、红箱、红被、红桶、红盆、红盘……朱漆泥金,光艳绚丽,在为首的鼓乐队和迎亲队之间,绵延数百米的红妆队伍一路炫耀着喜庆与奢华。由沈家门街道100名渔民渔嫂组成的渔家风情红妆方阵,再现了旧时浙东地区大户人家嫁女时的“十里红妆”壮观场面。“十里红妆”是指浙东地区特有的婚妆民俗。“新娘花轿八人抬,十里红妆嫁过来。红漆箱笼十八只,大橱小桶放光彩。 ”对海洋文化颇有研究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阎受鹏说,在新娘子过门前一天,男方家派挑夫去女方家挑嫁妆。大件家具两人抬,有红橱、床头橱、衣箱、房前桌、春凳、梳妆台、面架、椅子、圆凳之类。有的人家还嫁婚床,如六横岛嫁火炬床,有的大户人家嫁千工床。

小件木器一人挑,有成套红脚桶、红祭盘、提桶、果桶等,还有锡瓶、瓷瓶、埕罐等盛放在红扛箱内。七八条甚至更多的缎子被褥、床上用品、衣裤鞋履是必备物件。红马桶也叫子孙桶,马桶里要放一双红鸡蛋,祈求生育,而且生男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嫁妆队伍由马桶小兄开道,抬的抬、挑的挑、一担担、一扛扛,所以所有嫁妆里的器物都是髹朱漆或泥金朱漆,称为红妆。延伸数里的红妆队伍,流光溢彩,喜气洋洋,浩浩荡荡,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可谓“墙门对墙门,篱笆对篱笆”,家与家的联姻较男女结合更被人们和社会重视,婚姻有时又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来考虑。“有钱人家嫁女儿,普通人家送女儿,无钱人家卖女儿。 ”一般人家为了不落下“卖女儿”的名声,总是不惜财力准备嫁妆。如今妇女境况已彻底改变,婚姻更讲究平等和自立,然而嫁妆仍是女子与娘家的情感纽带,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那阵势宏大的“十里红妆”,终成了人们的美好回忆。

渔家新娘凤冠霞帔

还来不及细数这家女儿的“嫁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就来了。双喜字牌、华盖、布旗、宫灯,后跟贺郎、新郎,大红花轿中娇坐着新娘。身着鲜艳红色的媒婆位于花轿一侧,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为迎亲队伍再增一份喜气与欢乐。

欢喜媒婆

新郎过五关斩六将,通过新娘家众多亲人的“刁难”后,成功接上新娘,开开心心往家赶。途中,调皮的轿夫为“报复”迟迟不上轿的新娘子,故意摇晃轿子或上下颠簸轿子,使新娘坐不安稳、头晕眼花,直到新娘将事先准备的盛灰脚炉踢出轿门,轿夫们才不再肆意颠簸。这一渔家婚庆“颠轿”旧风俗,在展茅街道50名市民的演绎下生动再现,让人过目难忘。

花轿在欢快的鼓乐声中款款前行,忽然,所有轿夫一起开始颠簸摇晃,脚步腾挪闪移,似乎个个成了撒欢的马儿;新娘在镂空花轿中站着,手扶花轿内侧两边,随着轿夫的颠簸,只见新娘们的脚步慌乱,不知如何放置,身子也是忽而前倾,忽而后仰,云鬓开始散乱,似乎听得见新娘急急的喘息。花轿右侧的新郎们完全不知所措,只是紧紧地跟随了轿夫的脚步,追赶着花轿颠簸的方向。在花轿右前方的媒婆们脸颊涂了夸张的红色,扮小丑状,倒是扭得异常欢快,完全不理无助的新娘和手足无措的新郎……

浙东女子出嫁时戴凤冠霞披坐花轿有民间传说。那是因为舟山的渔姑曾救过落难的康王。康王对这位渔姑用巧计瞒过追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重登皇位后履行承诺,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待遇。后来乡村姑娘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女子出嫁时戴凤冠、着霞帔,坐花轿的婚俗在舟山已流传了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

“吉时已到,结婚典礼仪式现在开始!”在婚礼总管的宣布下,花轿入宅,新人进喜堂。此时鸣炮奏乐,点燃花烛。手持大红牵巾的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再夫妻对拜。宾客齐聚一堂喜看热闹,手捧喜糖果盘的女傧相向四周观众抛撒喜糖,共粘喜气……游行队伍的拜堂方阵,表现的就是渔家婚庆中最热闹的拜堂场景。

风俗中嫁女发嫁妆

旧时渔民的婚事,向来比其他区域居民办得热闹和阔气。在喜结良缘前夕,出嫁姑娘由“伴嫂”为之修面,叫“开面”,家中举办“开面酒”宴请亲朋。次日中午,新娘坐轿出嫁时要办“上轿酒”。新郎一般不往女家迎亲,有媒婆持帖导轿迎娶。花轿到女家时,要“吃”闭门羹,需男方迎亲使者送“开门纸包”,经守门人认可才准许进去。新娘离家时要吃“上轿饭”,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手捧果盘的女客向四周观众抛撒喜糖

解放初,葫芦岛还有家兄“抱上轿”的习俗,若无兄长,则由其他亲人“领上轿”。此时,母亲、姐妹等女眷禁不住一齐嚎哭相送。起轿之后,母亲要立即向停过轿的地方泼上一盆水,表示“泼出去的水嫁出的囡”,永属婿家之人了。新娘子坐上花轿,轿内放着一只发热的铜火熜,表示“烘烘响”。

要是岛与岛之间娶亲的,出嫁姑娘只得坐彩船了。

花轿到了夫家,礼节和仪式更复杂。新娘出嫁到夫家,在出轿时,夫家女帮衬用5只麻袋铺路,让新娘踏着进喜堂,意为5代见面。“侬晓得‘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吗? ”在大巡游现场,七旬老人翁阿昌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上世纪60年代所见所闻。据他回忆,他家堂兄弟在订好婚期时,正好出海捕捞,被意外风暴所阻,不能如期赶回参加婚礼。于是,新郎的阿妹女扮男装,代替兄长拜堂的趣事,更有趣的是在洞房内笼养着一只颈挂红布条的公鸡,直到新郎回来才放出。这个习俗被当地称为:“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 ”

艰辛的岁月已经过去了,浓浓的喜庆气息,仿佛从古一直弥漫到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