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雪龙号”:极地生活不枯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6:28 

探访“雪龙号”:极地生活不枯燥

天津,公众排起长队参观中国南极考察船“雪龙号”。

在即将搭载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出征之前,111日~2日,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对公众开放,220位队员的生活“一览无余”。

“船真的好大呀!这么高!船下的人那么小了!”登上“雪龙号”的天津市塘沽浙江路小学的学生们惊呼。他们左顾右盼,生怕漏掉每个细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雪龙号”总长167米,自重10250吨,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7.9节(1节为1海里/小时),续航力1.9万海里。

船内各层走廊都陈列着各类极地图片,包括企鹅、冰山等极地风貌以及科考队员活动的图片。企鹅“卖萌”的神态及科考队员在冰天雪地踢足球的场景,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科考队员在极地吃什么,是很多游客感兴趣的问题。基建工程师刘亚军说,食材全部储存在冰库内。中餐和晚餐以米饭为主,每餐保证“两荤两素”,菠菜、黄瓜、大白菜、土豆、洋葱、猪肉、牛肉都是为队员供给能量的主力。

28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李院生表示,他并不担心船上生活枯燥乏味。此次随船出行的队员很大一部分为“80后”,他们有自己的休闲方式。考察队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为35.5岁,是28年来最年轻的一支南极科考队。

偌大的“雪龙号”共有7层,除了仓库、实验室、医务室、会议室,还开设了图书馆、餐厅、酒吧,负一层还有篮球场和游泳池。游泳池的水是从海里抽取的,旁边有一行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女队员冯颖是第一次前往南极,她主要负责南太平洋水文的考察。考虑到出行时间较长,她带了很多书籍,闲暇时可以继续学习和研究,“不能因为出海与外界失去联系就停下来”。

实际上,队员们不会与家人失去联系。驾驶员之一的肖志民已是第三次前往南极。据他介绍,在到达南半球之前,船上的电视机都可以收到信号。船内有局域网,大家可以通过内部的论坛进行交流。船组还为所有出行人员设立邮件系统,每天朝九晚五定时向国内投送邮件,方便他们与家人联系。

肖志民说,在“雪龙号”穿过赤道的时候,按照惯例,船上还会举行拔河比赛。除夕夜则有集体联欢。很多人在家里就准备好了大量电影、电视剧、歌曲、游戏作品,用于消磨时光。

在南北极都去过的肖志民眼中,与北极相比,南极的风景更胜一筹,会有极光出现,路上还会经常遇到鲸鱼、海豚、海豹、企鹅等生物。而北极不仅生物少,难以见到极光,而且因为地质原因队员无法下船登陆,行动受到一定限制。

2010年“雪龙号”前往北极时,肖志民因为第一个发现北极熊,还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证书。据老队员说,以前经常可以见到北极熊,有时候船员烧烤时,它们会闻着香气爬过来。发现北极熊,也是队员们的娱乐活动之一。

天津市民张春波对停放在甲板上的“雪鹰”号直升机颇感兴趣。此次随船出行的直升机维护工作人员、中信海洋直升机公司的刘纯平介绍,此架飞机由俄罗斯于2008年制造,2009年投入使用,材质多为铝合金,主要用于船上5吨以下货物的调运,一次最多可搭载14人。

张春波说,“雪龙号”两天对公众开放,是一个让大家了解科技前沿的好机会,所以他携妻子一起来参观。他本人在电子行业工作,对机械设备的调控和应用很感兴趣,这次主要参观驾驶舱操作间,还有雷达、导航仪等电子设备。参观后,他对记者说,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越来越快,作为中国人,他感到很自豪。

“雪龙号”船长沈权则表示,他们乐于让公众近距离了解极地研究及科考工作者的生活。

在被天津公众打量一遍之后,“雪龙号”将于113日从天津起航,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201248日返回上海。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