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和平探索人类共有资源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6:35 

新华网天津频道11月3日电(记者倪元锦 黄小希)中国最大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即将于3日从天津起航,执行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极丰富的科学资源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中国将对南极进行和平探索。

“历史走到今天,已有47个国家保证‘和平使用’南极洲来进行科学研究。多国联合起来共同管理一个大洲,这树立了处理复杂国际事务的典范。”李院生说。

对未知的永恒好奇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不懈探索地球两极的原始动力。1912年1月,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来到南极,在日记中写下“上帝,这里是可怕的地方”。过去100年间,南极上演了人类探险史上的一幕幕悲壮。

中国从1984年开始已执行27次南极科学考察。第28次科学考察将历时157天,预计2012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港,行程31000海里。

据了解,中国此次南极科考将在“雪龙号”、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一船三站继续科研考察任务及后勤保障建设,重点开展的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南极天文台建设、深冰和冰下环境探测等,将为探求气候变化原因、观测外太空收集数据。

“科学研究已证明,南极不仅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李院生说。

李院生表示,中国试图在南极获得超过100万年古老冰芯是因为其记录了百万年间地球气候冷暖交替的众多信息。“研究分析冰芯里面的生物碎片,或许将解释气候变化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在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关键区域开展深冰和冰下环境探测,是为寻找影响冰盖稳定性变异的关键动力过程。”他说。

“雪龙号”船长沈权说,昆仑站因拥有与外太空几乎相同的空气洁净度,而成为天文观测的绝佳地理位置,中国将在此安装一架AST3望远镜,继续实施南极天文台建设,期望在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及瞬变源等诸多前沿课题上取得重要观测成果。

第4次登上“雪龙”号从事大洋调查的26岁实验员夏寅月说,实验室会在沿途考察碳循环、南大洋环流等,以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极地考察队员在民众眼中无比光荣,我有幸从事因而肩负重任。”他说。

来自台湾的2名考察队员将承担第28次南极科考中海洋生物调查与标本收集等任务。

“除科研外,此次南极科考的后勤保障建设包括:建设和完善内陆昆仑站二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中山站新越冬宿舍和发电栋,在中山站附近择址建设航空煤油罐堆场设施,为未来大规模开展南极内陆考察提供燃油保障,在中山站建设和完善医疗设施等。”李院生说。

南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南极和南大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南极在地球演化历史中的作用、宇宙起源、构成及其演化、地球过去数百万年间的气候信息等研究领域,是世界各国进行南极科考的核心问题。

据李院生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9个国家在南极运转和维持各类考察站、营地、避难所等111座;其中常年考察站40座、季节性考察站65座。

“最大的考察站是美国麦克默多考察站,每年经过这里进入南极的考察队员多达2000人,即使在越冬期间这个考察站也有将近200人。此外,整个南极大陆有‘内陆考察站’7个。”李院生说。

据了解,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方向已经建立起与南极大陆相连的空中航线,通常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为可飞行季节;南极大陆共有能够满足飞机轮式起降的机场7至8个,大部分为蓝冰机场、少量是陆基机场。近年来,每年超过数万名游客乘坐邮轮和飞机等交通工具赴南极旅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