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蓝色硅谷”之巅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7:42 

科学发展转变方式

在面积395.79平方公里的崂山,不仅拥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而且成长出一批在世界上能够发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特锐德电气公司成为中国创业板第一股;汉缆股份公司成为中国高端电缆第一股;青岛杰生电器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LED芯片的高科技企业;经国际海事组织(MIO)认证海洋船舶压载水的企业中国只有青岛海德威船舶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两家……

崂山何以成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书记慕建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崂山区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环境保护压力加剧等困难,继续走依靠土地和投资驱动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为此,区委、区政府确立了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带动向资本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转变的“一个战略转型”,建设资本高地、国际研发设计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三大战略高地”的发展思路。2010年,全区以占青岛市5.6%GDP,实现了占青岛市15.9%的税收,税收占GDP的比重达37.8%

100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

2009年,建区15周年之际,崂山区税收总收入完成101.9亿元;而今年仅前9个月就完成税收收入104.16亿元,加速向“十二五”目标挺进。

《崂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区税收收入、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和50亿元。

这对于崂山主政者而言,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作为沿海开放阵地,崂山人感受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迫切。

崂山区区长杨鹏鸣认为,崂山地处国家旅游风景区和青岛市水源地,从景区和水源地保护的角度出发,实施“金融城、科技城”双轮驱动战略,建设“中国蓝色硅谷”高端产业主体功能区,这是崂山的机遇,更是崂山的动力!杨鹏鸣说,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青岛崂山科技城,带动崂山崛起了资本高地、国际研发设计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占地1.9平方公里的金融城,可容纳法人金融机构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50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00家以上。目前,78家各类金融类企业落户崂山。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的是发展路径。一个专业园区就是一个高端产业的集群。崂山区高科园管委主任焦明伟告诉记者,崂山区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创新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青岛创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园区建设,打造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崂山改变以往项目征地模式,置换传统低效产业,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为高新技术项目入驻搭建平台。崂山区科技局局长王刚认为,通过这一整合,化解了土地瓶颈问题,为项目入驻腾出空间,增强了对科技型企业的吸引力。目前,全区聚集了海尔集团、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浪潮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家电电子通信、海洋生物制药、装备制造、软件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94家,占青岛市的1/3,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9%

“蓝色硅谷”的效应

106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忠升向记者介绍,今年8月,海德威公司自主研发有“海洋卫士”之称的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功装配意大利豪华游轮,实现我国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首次国外安装使用。

海德威仅是崂山区“蓝色硅谷”建设成果之一。

在青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崂山担当重任。慕建民说,2009年,他曾经去美国学习过一段时间,一个美国老总曾对他说,打开地图看一下,太平洋的这边是美国硅谷,对岸对着的几乎就是青岛。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战略之后,崂山区有责任、有条件成为“蓝色硅谷”的发动机。崂山区集聚了青岛市约2/3的海洋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14个部级、10个省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及6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这台“发动机”提供助力,金融城、科技城为“蓝色硅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崂山区发改局局长刘新学介绍,在深入研究、学习借鉴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等地区发展模式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崂山区确定以32.5公里的滨海公路高科技产业带为主轴,以42平方公里的崂山科技城为依托,以青岛国际创新园、生物产业园等六大特色科技园区为支撑,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于一体的“中国蓝色硅谷”,正在胶州湾畔浪潮涌起。817日,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实施了世界首例组织工程人工全层角膜动物移植手术,其中人工全层角膜使用的载体支架是深海鱼皮胶原蛋白,是海洋生物材料在国际尖端科技领域的成功应用,对于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及蓝色硅谷建设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作为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崂山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已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王刚介绍,占地面积近750亩的崂山生物产业园,是青岛市目前唯一一个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专业园区,布局了六和集团、康地恩生物、银龄美生物、海洋特征寡糖等13个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全区海洋生物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产值达100亿元。

海工英派尔工程公司成功中标广东沿海地区原油储备建设项目,能在业内众多对手竞争中拿下订单,依靠的是“水油不容”的地下水封洞库技术。作为崂山的核心企业,海工英派尔专注石化工程行业,获得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内三大能源企业的青睐。

通过大力实施培育发展10家骨干企业、100家科研机构、1万—2万人研发队伍的“十、百、万工程”,打造国际研发设计高地,使崂山成为“中国蓝色硅谷”的支撑点和孵化器。

从“崂山制造”跃升到“崂山智造”

身为青岛海泰新光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郑耀介绍说,他们在LED光源医疗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产品80%出口欧美国家,每年销售收入增长170%

8年前,从美国硅谷归国的郑安民博士在崂山创办海泰新光公司,崂山区解决了他们租赁用房7000平方米。现在又解决了他们研发用地31亩。

郑耀说,从“租房”到“筑巢”,海泰新光得益于崂山区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型企业的支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崂山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青岛铝镓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海归博士庄德津告诉记者:“我们团队研发的这个衬底晶片生长出来后,可用面积比美国公司的大一倍,性能更加优异,而成本也会降低一半。”他所说的晶片叫做氮化物半导体衬底晶片,目前美国有两家公司从事类似研发。

庄德津的成功得益于崂山切实解决他的孩子入托、配偶工作安置等后顾之忧,并帮助他解决科研资金1000万元。王刚说,引进庄德津为首的创新团队,带动了崂山区在LED照明这一领域的突破。在这种半导体衬底晶片基础上做出的器件,可以应用到高温高频、汽车引擎、钻井钻头等超高温领域,应用到LED照明上比现在三氧化二铝衬底做的LED照明产品发光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

用厌氧的技术产生沼气,然后建一个车用燃料加气站,同时使一部分沼气进入城镇的管网,给城镇供气。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栋告诉记者,天人瞄准沼气技术的瓶颈环节,自主研发出生物质能和环保设备2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50多项,承担了国家重大课题3项。

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崂山创造”,一批拥有核心专利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广。今年18月,崂山区专利申请量达2210件,同比增长55.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崂山主峰作为中国海岸海拔第一高峰,素有“东方第一只眼”之称。在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之际,崂山正以这种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攀登“蓝色硅谷”之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