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渤海渔场近消失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8:1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的虾足足死了一半,再这样下去,养殖是没法干啦。”面朝大海,张鑫民紧锁眉头。他的脚下踩的是虾苗,经烈日炙晒,散发出阵阵腥臭,些许苍蝇嗡嗡作响,久轰不散。

张鑫民的背后是他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建国村。在张鑫民的记忆中,二十年以前眼前的这片海,寂静、湛蓝,村里的老老少少世代以渔为生。可如今,这个小渔村完全变了模样。

渤海素称“渔业摇篮”,如今大量滩涂、湿地被占用,渤海鱼汛早已消失,就连国家海洋局官员也公开评价,“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消失的渔村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带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张鑫民所居住的建国村一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顺着张鑫民所指的东南方向,正是处于前期建设阶段的天津南港工业区——数不清的大卡车呼啸着驶过,卷起的尘土延绵数百米;一座座打桩机轰鸣;到处张贴的“打造世界级重化基地”鲜红的巨幅广告提示每一个人,未来这里将要崛起一座石化新城。

而面对着东面的大海,张鑫民一脸的茫然,让他赖以为生的这片海污染一年比一年重,收成一年比一年差。《天津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在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的三次监测中均未发现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保护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安全利用)的海域。轻度、中度、重度污染海域面积常年在80%以上,春季更是达到了100%

不过,对于污染日重,老张心痛之余也有着复杂的情绪。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在附近的化工厂打工,一个做着混凝土生意。他坦言,要是没有大开发,他的孩子们也就会跟他一起风吹日晒、满身鱼腥搞养殖;要是没有这些外地投资者,大港的城市建设也不会短短几年就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伤的海洋

张鑫民的遭遇在渤海沿岸绝非个案。在渤海彼岸,辽东湾畔的营口市老边区二道村的养殖户冯天福也有着相同的感触。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唯一交汇区,2009年营口沿海工业开发全面展开,大量土地被征用。营口市政协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营口近百公里海岸线目前仅存不到20公里的自然海岸线。2006年前营口市湿地6万公顷(90万亩)。可最新统计,营口市沼泽湿地面积仅为4.5-6.5万亩。

一方面,工业占地猛增,大量渔民被迫搬迁、放弃养殖;另一方面,海水污染的加重使得剩余的养殖户们难以为继。

可让冯天福和附近养殖户们无奈的是,“养殖户们遭受的损失也许并非营口的污染所致。”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科长李威指出,目前海洋的污染大多是由陆源输入的,而影响辽东湾生态最严重的还是大辽河。

大辽河上游接纳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鞍山、盘锦等市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营口位于最下游。

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面积仅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不到20米,水体每60年左右才能交换一次(也有专家说约200)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一落千丈。从2006年至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的GDP5.5万亿飙升至8.7万亿;海水污染面积从1.189万平方公里(约占15%),上涨到1.699万平方公里(约占22%)

开发的代价

多头管理、治污标准不一,使得超标污水得以排入海洋;而竞争的无序、重工业项目遍地开花则使得渤海生态承受排污总量过大的威胁。

天津市海洋局一位内部人士指出,过去治污标准低,但排放总量也少。如今企业排污标准尽管有了国标的约束,可绝对量却大大增加。一旦排污总量超过了海水自身的净化能力,海洋水质就会急转直下。

环渤海无序竞争加重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山东社科院副院长、海洋专家郑贵斌指出,由于环渤海始终没有明确的总体规划和缺少产业布局的管控,必然使得沿海各地为了各自利益,争相上马大型重工业项目。

在环渤海沿岸的建设高潮中,重化工以产值最高、产业链最长、带动就业最多而成为比拼的焦点。重化工对于GDP的贡献最大,对于海洋生态的污染也是最大。另外,大型重工业项目依海而建,就必然占用、破坏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而湿地、滩涂有着天然净化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而让人最担心的是,每上马一个重工业项目不仅会使得排污总量飙升,对于海洋生态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出现类似康菲这样的泄漏事故,渤海生态就可能遭受重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