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半岛行”日照篇(上)

来源: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2:0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座城,一个港,正在合力构筑蓝色未来。

依托日照港这一深水良港,日照的临港工业近年快速崛起,去年38家临港工业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3.4%37.7%。而随着蓝色经济战略实施后港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日照临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又一个春天,将姗然来临。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日照承担着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的重任。目前,日照正全力实施十大产业体系、十大基础设施、日照国际海洋城建设‘双十、一城’工程,力图通过亿吨大港整合腹地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以临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办公室副主任杨洪福说。

日照港速度,就是日照速度

1010日,是日照港今年以来累计货物吞吐量成功突破2亿吨大关的日子。对于这座依港而兴的城市来说,日照港速度,就是日照速度。

记者了解到,拥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的日照港,今年以来已完成金属矿石10582.5万吨,牢牢占据全国进口第一港的位置,煤炭、粮食、木片等货种保持高位增长。依托30万吨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日照港完成油品作业728.4万吨,同时增开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完成111.6万标箱,同比增长近四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蓝色经济,日照港正积极推进陆海联运,依托B型保税物流中心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动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陆海双向流动。”日照港集团董事长杜传志说。

凭依港口优势,日照顺势打造现代化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平台。在鲁南(日照)航贸中心,日照市口岸办副主任胡福泗告诉记者,这一省内首个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共设137个窗口,提供“一站式”通关。“原先企业要跑好几个地方、几天才能办完的业务,现在进一个门就能快速办完,仅交通和人工成本,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省上亿元。”

全力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如今的日照,已经形成钢铁1200万吨、汽车75万辆、发动机40万台、浆纸170万吨、粮油加工620万吨、石化加工500万吨、造船25万载重吨的年产能,在临港产业上有了一定底气,而当前港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使日照壮大、升级临港产业的动力更加澎湃。

日照港的岚山港区是中国进口木材第一大港,年进口木材300万立方米,当地的木材加工企业因此如鱼得水。“我们旁边就是港区木材货场,这使我们的原料进口成本在国内同行业中最低。”日照德霖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元峰话语中透着自豪。目前,依托岚山港区集聚形成的木材工业园,是国内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木材加工园区之一。

“我们就是冲着日照港和日照钢铁公司来的。”日照华浙钢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继先说。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借助日照的港口和原材料优势,目前已在当地建成16条钢棒生产线,月产量达到15000吨。

杨洪福表示,日照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钢铁及配套、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冶金、石化、汽车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和浆纸、海洋装备制造、粮油加工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五百亿元的临港产业集群。”

大项目成为蓝色引擎

投资100亿元的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00亿元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即将动工,投资近3亿美元的年产50万台自动变速箱项目建成投产……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正成为日照发展蓝色经济的引擎。

“我们总共筛选了总投资6202.7亿元的307项蓝色产业重点项目,并设立了1.5亿元蓝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推进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与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已有总投资30亿元的70个蓝色经济项目签约落地。”杨洪福说。

而据记者了解,日照引进的大批重点项目,都在积极适应蓝色经济发展模式,主动在节能、环保、智能方面做文章,提升盈利能力。

在山东金石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兴成介绍,该公司正在建设能够替代进口的年产200万吨高品质沥青项目,“由于采用智能化管理,我们的用工规模可比传统生产方式减少一半。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基本实现零排放,就连软包装沥青袋也申请了国家专利,使用时可直接融化在沥青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