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通胶莱运河救渤海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6:0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根据环保部门和山东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渤海目前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染水量达40亿吨,各类污染物高达140万吨,占到全国排海污染物总量的30%;它只占全国海洋面积的3%,却要承受占全国污水排海总量的40%,其中工业废水总量占到全国总量的20.2%,受污染面积从1992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60%

因此有人把渤海比作中国北方的“大污水盆”。渤海污染的重灾区渤海湾基本没有生物。莱洲湾局部海域已呈“荒漠化”,生物多样化明显减少,潮间底栖生物上世纪60年代有120多种,目前仅存20来种。而黄海边的胶洲湾,80年代时还有109种渔获种类,90年代就已下降到只存58种,锐减46.3%

渤海的污染到了临界点,20年间,污染形成的赤潮,就造成高达数千亿元的损失。即便是达标排放,由于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太差,全部交换一次也要30多年。

“花1000亿从山东青岛的胶洲湾挖到渤海的莱洲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运河长度约150公里。”这是十年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的构想,并出版本专著《世纪宏图—胶莱人工海河》。若成形,则胶莱海运河打通黄渤海形成两大海的洋流循环,将渤海水体交换周期时间从30多年缩短到35年。加快海水循环吸纳和消化污染的速度,以解决环渤海地区的污染问题。

目前开凿方案有二:一是利用原有的全长130公里的胶莱河道,优点是地势低,河床开挖容易,占用耕地少。二是另避新线取直,线路总长110公里,但占用耕地多,开挖难度和土石方量大。

该线开凿,最大土方在平度南白沙河汇入胶莱河附近,这一带是山东半岛南北分水岭(11.7米),形成南北向各自流入黄渤海的北胶莱河、南胶莱河。

按这一构想,胶莱运河将成为中国的“苏伊士运河”,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运河,山东半岛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岛和第三大海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

王诗成认为胶莱人工海河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增加胶州湾、莱州湾之间的水体交换速度,尽快遏制两湾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海洋生物资源,这是生态功能;二是加速海河及两湾地区经济开发。人工海河的建设不仅能够使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而且对于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乃至黄渤海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工程建成后,海河两岸可筑港口发展临港加工业,原来的农业区变成滨海区,成为山东新的旅游区和城市走廊,沿岸地区土地大大增值,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新城镇,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这是区域开发功能。

开通海运河的经济意义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圈,北京和天津都在这一地区,因此渤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战略地位,已成制约该地区的发展瓶颈。打通黄渤海后,就接通了海上大大动脉,黄渤海间的航程由2000多公里缩短为100多公里,人工海河将为山东增加约30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直航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与日本、韩国港口群的紧密联系与发展,成长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新亮点。

战略意义上它是国防交通安全拱卫京门的第二大通道。

上马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态意义。即解决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的陆源污染问题。

对渤海莱州湾和黄海胶州湾的生态治理,王诗成提出“治”“疏”相结合的思路,人工海河就体现了“疏”,针对半封闭海湾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用人工调控方式来改善生态环境,其前提仍是要加大对入海入湾排污总量控制,实现达标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并严格控制渤海内港口、船舶、石油开采和养殖区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两湾沉积性污染改造和生态治理。

胶莱运河的历史地理

胶莱河走向被称为“胶潍走廊”,有种说法是远古时期本是海峡,经过地壳运动,这里逐渐变成陆地,但地势相对低洼,湖沼众多。元代这里尚有“三泊湖”、“游沼荷香湖”、“九穴泊”、“脉湖”、“都泺”等面积较大的湖泊。

民间研究学者张承建认为:重修并扩建胶莱运河可以恢复胶莱海峡在海史时期的东中国海暖流气象功能,从而恢复利用东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的海洋温度场和海流场海洋气象功能,巧妙恢复我国历史地理景观生态原貌的东中国海“空中南水北调”。

按这一理论和古史记载,4000年~5000年前尚存一个“胶莱海峡”,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气候湿润的大前提,那时海洋流量相当于东中国海暖流的流量,形成的环流暖流直达燕山,太平洋赤道蒸汽流就会在东中国海西北山系登陆爬升,形成丰富的地理降水。沿古海峡开凿人工海河后,可能恢复海史时期的环渤海地区5-8月发"龙水"气候景观,并可能改变中国北方辽鲁冀的气候和自然生态,从而再造也曾是水草丰美的北国湿地风光。

其实早在元至元年中,中书省官员姚演就提出“开凿胶莱运河”方案。

这条运河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正式开挖,至元十九年(1282)主体工程竣工,目前已经历700余年。当时开凿的目的是槽运,专设“万户府”管理,主要是运送南方的粮食。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时,年运粮60万石。运行了不到十年,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时,胶莱河“万户府”被废,胶莱河停止运粮。此后运河便逐渐湮废。

到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王献重开胶莱河后,重新疏浚了胶莱河,并且在马家濠地段开凿了一条“长十有四里,广六丈有奇,深半之”的海水运河。胶莱河再度湮废。原因是因倭寇横行而实施海禁,加之运河南北两端“海沙受潮水推挤壅积”。

国民政府时期曾经制定过重新开通胶莱运河的计划,但因战乱原因,计划并未实施。

1952年,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王观澜,向毛泽东提交了在胶莱二湾间开凿运河的报告。

2006年,这一构想作为全国政协会议提案,提交给了国务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