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县域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访文登市委书记王亮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进程中,文登市将发展蓝色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将建设蓝色经济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海陆统筹、开放开发、先行先试意识,理清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激情创业,全力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先机,努力在全省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中形成特色和竞争优势,全力打造县域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文登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如何抢抓蓝色机遇培育新的增长极?近日,记者专访了文登市委书记王亮。
记者:回顾文登近年来的发展,南海新区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开发南海新区基于怎样的考虑,创造了哪些优势?
王亮: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方面,文登的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等优势产业进入了一个加快膨胀升级的新阶段,急需新的承接区域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北部城区发展较快,南部沿海发展则相对滞后,沿海宝贵的岸线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等重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登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威海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立足文登实际,我们把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南部沿海。
开发南海新区带来的第一个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打通了文登出海口。一直以来,没有深水港口是文登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通过启动建设远期规划30万吨的南海深水新港,形成海上大通道,将不仅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而且将推动区域发展由“陆地末梢”变为“开放前沿”,使区域发展空间由陆地延伸到海洋。围绕港口建设,我们修建了从城区通向港口的总长33公里的圣海路,把城区、南海新区和内陆腹地融为一体,走上了海陆统筹发展的道路,文登也因此从有海城市变成了真正的沿海城市。第二个优势是挖掘利用了各种资源要素。随着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156公里岸线资源、12公里金色沙滩、万亩松林、盐碱荒滩等各种沉睡的资源被充分激活,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宝贵财富。
尤其是盐碱荒滩的开发利用,为我们开辟了160平方公里的广阔发展空间。
记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拓宽了发展的新空间,您认为应该怎样把握这一机遇?
王亮: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首先要认清机遇。充分认识到发展蓝色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文登经济腾飞新的跳板;二要珍惜机遇。机遇来之不易,绝不可错失机遇;三要抢抓机遇。立足于“抢”,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四要用好机遇。把机遇作为高品质的黄金富矿去挖掘、开发、提炼,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集聚、推动海陆统筹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以打造县域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为己任,努力在高点定位中扩大优势,在融入全局中凸显特色,奋力推动文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
记者:南海新区先行一步开发,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您认为主要反映在哪几个方面?
王亮:经过4年多的开发建设,南海新区从一片盐碱荒滩上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一座滨海新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规划决定方向,起点决定高度。要提升区域的开发建设水平,必须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为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大胆探索,在领导体制、招商机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保证各项工作高效率、快节奏推进。三是必须充满激情地干事创业。建设蓝色经济区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高昂的激情、务实的作风、忘我的干劲是不行的。这几年,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三个方面,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喜人的局面。
记者:在建设蓝色经济区上,文登有哪些总体规划、思路和措施?
王亮:总的就是坚持陆海统筹、联动发展,大力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南海和城区南北两大板块相呼应、产业向三大功能区集中的发展格局。一是以南海新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深蓝经济。旅游度假区,重点是按照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的要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康疗等产业,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度假基地。临港产业区,重点是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临港生态化工、海洋运输物流、海洋科教创新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端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全省重点海洋经济新区。二是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培植高端产业。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推动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高端产业示范区。三是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完善功能与培植产业互动,打造文化名城与发展城市经济共振,依托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等一流的文化设施,以及国际会展中心、金融商贸中心等完善的公建设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金融商贸、总部经济等新型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