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开发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和体制——访省长助理陈光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9月16日至22日,省政府特邀咨询阎启俊,省长助理陈光一行在参加完第二届黄三角经洽会之后,深入滨州市各县区的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场进行了长达7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滨州市在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涉及未利用地开发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月21日,本报记者对省长助理陈光进行了专访。
"两区"开发建设理念在滨州已深入人心
虽然多次来滨州调研,但通过这次全方位深入调研之后,陈光连续用了"非常震撼"、"真想不到"等词语来表述对此行的看法。
"'两区'开发建设理念在滨州可谓真正深入人心了。"陈光说,"从市委、市政府到县委、县政府,从政府机关到企业,大家开口闭口就谈'两区"开发,谈'高效生态',谈抢抓机遇。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这体现了滨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雷厉风行,推进工作扎实有效;体现了滨州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员对高效生态示范区和特色产业示范区的定位理解透彻。"
陈光说:"什么是高效?就是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什么是生态,就是既要做到保护环境,又要搞好生态建设。滨化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企业按照'吃干榨净'的理念,建设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形成了一个以化工为主体、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就是国家将黄三角区域定为'高效生态示范区'的方向所指。"
在陈光看来,滨州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不仅准确把握了"高效生态"的理念,而且在招商引资方面给同区域内的兄弟市作出了表率。像惠民龙马重工、力丰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生根,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主导产业园区,提升了地区综合实力,并且储备了大批好项目。陈光说:"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并不意味着'关掉'存量重化工业,关键在于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
"滨州港和临港产业园区从无到有,在几百平方公里的地方一下子打开,所有水、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开工。"陈光感慨:"滨州基础设施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得以快速进展,这为今后打造黄三角主战场奠定了基础。"
以前滨州县域经济的两极分化,给陈光留下了极深印象。此次调研结束后,陈光说:"原来认为惠民、无棣、沾化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但短短几年内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令人刮目相看。而且各县区发展思路好,势头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滨州在"黄蓝"两区战略叠加位置中应侧重"黄三角"
"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主战场任重而道远,从大局把握需要干的事情有很多,首先要明确工作重点。"陈光说,"滨州处于'黄蓝'两区战略叠加地带,但重点应放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建设上。"
"黄蓝"两区规划批复给滨州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两者发展重点不同,定位也不同。黄三角规划重点是陆域;蓝色经济区规划重点是沿海、海域。黄三角的定位是'三区一基地',即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工业基地;蓝色经济区的定位是'四区',即全国蓝色经济的先行区、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及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示范区。"
陈光认为:陆地上资源日益枯竭,海洋里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从而向海洋要效益。青岛聚集了全国70%的海洋方面的机构、院所、人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发展高端海洋产业。而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则是滨州的最大优势,滨州重点应该放在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
"如果蓝色经济再以发展临港经济为主,就偏离了其核心定位。"陈光说,"而建设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临港经济正是滨州的重点。滨州最大优势在北部沿海,今后的发展要向北向上,建设好滨州港和临港产业园区。港口是一个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没有港口的发达,就没有临港产业的繁荣。邹平、博兴一些投资大、占地多的项目可以转移到北部沿海,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港口便利的优势。"
未利用地开发和金融改革创新必须有大动作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陈光看来,"黄三角"今后能否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是看改革创新的力度。只有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思维方式,在土地管理、财税金融、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才能解决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陈光对记者说,特别是在未利用地开发和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必须要有大的动作。
建设用地资源紧张,重大项目没有土地指标无法落地,是陈光此行在滨州各县区重点调研的问题。陈光说,省委、省政府刚刚召开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会议,计划用20年时间对黄三角地区792万亩未利用土地实施科学高效开发利用,集聚要素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真正将未利用地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
"滨州市政府要尽快启动未利用地开发,创新土地开发整理方式,为各县区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平台,再困难也要保证好项目、大项目的用地指标。金融改革创新方面,要广开融资渠道,搞活融资方式,注重运用BOT、融资租赁等现代融资方法,为企业打造融资平台。"陈光说。
此外,陈光还着重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和人才战略,他指出:"滨州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新医药、新装备具有良好的条件、独特的优势,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提升国际化水平。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西王集团引进人才的做法可称为样板。一个好的人才,可能会引进一批人才,可能会搞出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