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大国家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同一个月轮番造势。
继17日“第二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贸洽谈会”在滨州成功举办后,“首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博览会”23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博览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借助崭新的发展机遇,“蓝区”正向着更高更深层次快速发展。
高端、高质、高效
23日上午,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一层西区,3.9元一斤的茄子、6.5元一斤的芸豆、15元一斤的土豆……致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展台展示的有机蔬菜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
“我们种植蔬菜的土地首先要空置3年,后期不用农药。能飞的虫子用灯来治,不能飞的虫子我们就用人工抓。”该公司总经理刘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之所以卖得贵,与成本有关。
在他看来,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就像奔驰车,虽然价格较贵,但依然有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人会了解有机食品的好处,而蔬菜价格的上涨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很多人的消费已经由原来的娱乐转向养生,尤其是最近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更多地关注食品质量,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自从‘蓝区’获批以来,我们收到了全国很多客户的邀请,像这样的展会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刘君说。
在台湾吉农牌选果机公司的展台前,一个个水果被传送到选果机上,周围聚集了不少果农。公司总经理吕绍峰对导报记者表示,烟台的果蔬会举办了12届,他们以前只缺席过一届。
“烟台的博览会效果很好,去年我们定出去十几台,还有以后再联系的。”吕绍峰说,吉农牌选果机速度快、标准高、服务好,在山东的选果机市场,其份额能达到80%。
“刚送走了几位俄罗斯客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后期可能到工厂参观。”在二楼展厅,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接待部部长、高级食品检验师李永强对导报记者说,龙大展示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等国家,质量和价格都较高。
他认为,“蓝区”已成高端、高质、高效的代名词,这也给山东的食品企业由以前的粗放型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起到导向性作用,更容易得到外地市场的认可。
目前,龙大正在向国家申请两个项目,一是用鱼鳞、鱼皮提取蛋白,另一个是用水产品、调味料、面食、蔬菜等混合加工成更富营养的产品。一旦获批,将获得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虽然沾化冬枣尚未上市,但来自沾化的鑫春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皮胜春已按捺不住,带着还未完全成熟的大棚冬枣来到了博览会。他表示,“蓝区”、“黄区”两大战略之下,企业必须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以前我们是各自为战,现在成立了合作社,管理上了档次,产品取得了认证,还与麦德龙 、易初莲花等大型团购市场和超市建立了联系,农民将获得更大收益。”皮胜春表示。
项目总投资9300亿元
与以上企业不同的是,长岛县政府则把国际休闲度假岛规划搬到了展会上。
长岛县商务局副局长王德连告诉导报记者,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与“蓝区”一同获批,确定了长岛的国际地位和新的定位。目前,长岛正在加紧建设“4个100万精致工程”和“百千万亿文化工程”,即“100万亩海底森林、100万亩生态养殖园区、年吸引100万个高端游客和100万千瓦海上风场”以及“百年榆树、千年妈祖、万年史前和亿年地质文化工程”,争取将长岛建设成为海洋食品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种种迹象表明,在获批9个多月后,“蓝区”的发展正渐入佳境。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蓝区” 和“黄区” 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军继在23日下午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发布会”上表示,海洋食品是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 ,山东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总产值位于全国前列。这次博览会的举办是展示和推广山东海洋食品,加快“蓝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海洋食品产业发展和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据宋军继介绍,本次博览会共推出“蓝区”招商项目360个,总投资9300亿元。现场集中签约重点合作项目18个,总投资313.7亿元,涉及海洋生物、装备制造、运输物流、文化旅游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项目投产后,将对“蓝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蓝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4.2亿元,增长22.9%,总量占全省总额的48.7%。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有大幅提高,“蓝区”建设成效显著。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