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从遥望大海到拥抱大海,滨州人不知盼望了多少年。
滨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然而,虽是面海而居,这座城市却没有从大海中获得滚滚财富,反倒是深处内陆的地区长年领跑全市经济。“滨州位于黄河下游,九曲黄河从城市南部穿过,有史以来,黄河以北、靠近大海的县,发展程度始终落后于黄河以南的内陆县。滨州共有6个县,其中两个全国百强县邹平、博兴全部在南部内陆,更有甚者,北部4个县的经济总量加起来,都赶不上一个邹平!”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高玉华说。
靠海却用不上海,是长年萦绕在滨州人心头的痛,而当海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又因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不断放缓之时,滨州人寻求打开海洋这一巨大宝藏的 “金钥匙”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急切。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海洋既熟悉又陌生的滨州欲抓住机遇、全力投入。
蓝色战略:发展空间广阔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滨州市只有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纳入蓝色经济区,迫切拥抱海洋的滨州却决定放眼全市布局,做足海洋这篇文章。
人烟稀少的盐碱地、寂静辽阔的荒草地、一望无垠的沿海滩涂当记者行进在滨州海岸时,这样的景象无时无刻地映入眼帘,牵引着视线投向更为浩瀚的大海。对于滨州来说,这些由盐碱地、荒草地、沿海滩涂等组成,先前被人们冷落的未利用地,如今正成为它发展蓝色经济的梦想起飞之地。
高玉华告诉记者,滨州海岸线长129.2公里,负10米以上浅海海域面积达300万亩,潮间带高地面积约150万亩,拥有大量未利用土地,海域滩涂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仅北部沿海盐碱荒地就达300余万亩。随着防潮堤建设的推进,滨州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增加。在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中,高效集约开发未利用地,被作为一些城市“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
当许多城市在为土地资源紧缺而头痛时,滨州却凭借承载能力强大的未利用地,在发展空间上具备了独特优势。
滨州的“蓝色”布局,目前正是围绕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展开。根据规划,该市将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其中,“一核”是北海新区;“两翼”是无棣、沾化两县;“多节点”即其它相邻的开发区、工业园区。
高玉华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蓝色经济蓝图的逐步实现,困扰滨州多年的 “南强北弱”难题必将得到解决。
蓝色战略:终结无港历史
自滨州市区驱车向北约100公里,便到达位于山东最北端的滨州北海新区,这个去年才刚刚成立的新区,规划面积150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大多为荒芜的盐碱滩,而恰恰是这片区域,是滨州发展蓝色经济的“核”。
“我们要在北海新区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力争一年搭框架、三年大变样、五年上水平,打造出滨州的新增长极。”北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国明的话语中透着压力、更透着兴奋。“滨州虽是滨海城市,但除了十几个小型渔港,竟然没有物流海港,所谓拥抱海洋自然无从谈起。这些年来,省内其他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风生水起,我们却只能望洋兴叹。正因如此,滨州港的兴建,对于滨州发展蓝色经济意义重大。”
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区,鲁西北、鲁中地区重要出海通道在这样一个“热门”区域,终结这座城市没有海港历史的滨州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其中,两个3万吨级散杂泊位码头将于今年年底投运。“十二五”期间,滨州港将建设20万吨级矿石码头、10万吨级通用泊位、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吞吐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
有了大港口,滨州的视野开阔了,拥抱海洋的胆气壮了。冯国明告诉记者,身为核心区的北海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装备制造等六大蓝色经济产业。“目前,北海新区已引进单体和产业园区项目35个,合同总投资达152亿元,其中20多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对滨州蓝色经济发展必将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蓝色战略:“双城记”上演
在滨州北部的沾化县海岸,又一个蓝色经济项目投产了33台装机容量1500千瓦、高70余米的风电机组正在运行,洁白的风车叶片在蓝色海洋的映衬下格外耀眼。犹如风车叶片搅动起能量丰富的海风,自从被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沾化、无棣这两个县的上上下下都被搅动了。
“沾化县的经济一直以来都以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为主,上游产业多,下游产业少,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借助蓝色经济区建设,全县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将全面提速。”沾化县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李明春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的沾化县,正在规划建设现代海洋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特色区、生态渔业产业区等7个蓝色经济特色园区,筹划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制药等临海和涉海产业。
与沾化一样,无棣县也在迅速转变发展思路,奋力摆脱原先粗放式、低层次发展的路径依赖,融入蓝色经济。该县发展局副局长李相龙表示,无棣县目前正实施产业体系、重大项目、园区建设与蓝色经济的全面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借机发展高端、高效、生态的蓝色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前不久发布的《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滨州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海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海陆统筹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高效生态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