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系主任戴小杰教授
文汇报:您不仅是渔业资源的教授,还是中国远洋渔业分会金枪鱼技术组成员和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科学委员会成员,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国际组织对鲨鱼种群的保护,究竟有哪些约束性的规定?
戴小杰:1975年全球80个国家签署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生效,该公约旨在通过监督和限制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来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直至2002年,CITES公约将姥鲨、鲸鲨列为附录II名单,其后又将噬人鲨和锯鲨列为附录II名单,目前列入附录II名单的鲨鱼仅这4种,旨在通过严格限制国际贸易来保护这些鲨鱼。附录I纳入了所有因贸易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目前共有890多个物种,包括老虎、大象、犀牛等,严格禁止捕杀。附录II纳入了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果不对其贸易严加管理,就有可能导致面临灭绝危险的物种,就是说,其虽未绝对禁止,但国际贸易应受到严格限制,共有33000多个物种,包括陆龟、穿山甲、河马、蟒蛇、海马、砗磲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基本与其相同。
文汇报:这就是说,绝大部分鲨鱼还没有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名录?但国际上对鲨鱼保护的不同意见好像还很多。
戴小杰:确实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99年推出了鲨鱼国际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来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鲨鱼。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实施了鲨鱼国家行动计划。与此同时,目前各区域性渔业管理国际组织正在实施对于鲨鱼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捕捞鲨鱼、释放捕获的活体鲨鱼等措施。2010年3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CITES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有些缔约方试图将鼠鲨、路氏双髻鲨、无沟双髻鲨、锤头双髻鲨、长鳍真鲨、阔口真鲨、灰真鲨和白斑角鲨列入附录II,但争议很大,最终投票的时候未获成功。这是因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争议比较大,事实上也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来帮助决策。
文汇报: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使缔约方产生不同的意见,是经济利益使然,还是文化传统不同?
戴小杰:不能否认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一般没有食用鱼翅和鲨鱼的习惯,而对中东、亚洲的国家来说,鲨鱼依然是他们从海洋中获得蛋白质的一个途径。为了欧洲人不喜欢吃的鱼翅杀死一条鲨鱼,当地的舆论肯定反对。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鲨鱼类的年渔获量在1950年为30万吨,2003年达到最高值90万吨,最近几年波动在70-80万吨之间。而在发达国家广受欢迎的金枪鱼,全世界的年渔获量是400万吨,也就是鲨鱼年渔获量的5倍。我本人并不喜欢食用鱼翅,但一个人选择食用鱼翅还是金枪鱼刺生,恐怕通常首先取决于他的文化背景、口味爱好和经济能力,其次再是考虑资源保护问题等道德问题。
文汇报:现在蒲岐人准备人工养殖鲨鱼,您有何建议?
戴小杰:我是积极支持人工养鲨的,我国作为CITES的缔约方,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进鲨鱼保护计划。鲨鱼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4亿年,在恐龙出现之前,它已经主宰了海洋。但鲨鱼作为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的繁殖方式是不同的。我们熟悉的黄鱼、带鱼、鲳鱼,都是硬骨鱼,硬骨鱼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卵生,一次产卵的量比较大;而鲨鱼是软骨鱼,繁殖方式有3种:胎生和卵胎生为主,也有卵生的。胎生的周期比较长;卵胎生就是尽管在子宫内发育,但婴崽的营养不是来自胎盘而是来自卵黄。胎生和卵胎生的特点是一次“怀胎”的数量都不多,一般十多条或者几十条。这增加了鲨鱼繁育的难度。不仅如此,鲨鱼在海洋整个食物链中处于最高端,大多数鲨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是人工繁育的话,饲料的成本就很高,一条鲨鱼长大至少要五六年,生长周期也大大高于其他经济型鱼虾蟹,所以人工养殖鲨鱼的难度很大。尽管如此,人工养殖鲨鱼仍值得一试,因为以养殖取代捕捞是未来的大方向。或许,在1200种鲨鱼里,我们终会找到适宜人类养殖的几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