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P石油公司即使支付了数百亿美元赔偿,也无法弥补漏油事故给墨西哥带来的生态伤害。图为陷在油污中的一顶工作帽。路透社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持续数月的渤海湾溢油事件,至今看上去依旧扑朔迷离。
而环顾当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蔚蓝的海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原油泄漏、垃圾倾倒、工业排放……当沿海大陆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地时,当有关专家发出“渤海将死”的警示时,干净的海洋是否注定离我们渐行渐远?
尽管海洋有着世界上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这片深蓝抵挡得住人类无休止的侵蚀吗?
全球海洋环境污染敲响警钟
三年前所评估的全球仅4%的“干净海洋”未来很难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各种自然灾害,人类对核武器、核工业的开发,客观上也加剧了海洋环境受高危害性污染物侵蚀的可能
《国际先驱导报》(微博)记者
三年前,在由美国科学家绘制的《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中,除却南极、北极附近少量水域,已经几乎没有哪处海洋谈得上“清洁”。彼时,人类第一次宏观地看到海洋生态系统变得“如此糟糕”。而中国渤海、东海、南海,亦是近岸海洋污染区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旧痕未愈,又添新伤。康菲漏油事故迄今两个多月,渤海海域又增加了840平方公里劣四等海水。昔日的海面被一块块丑陋的油膜趴覆着,还有偶尔向外冒出的油花,仿佛正在向人类痛诉这里所遭遇的不幸。
而“康菲”,与英国BP石油公司一样,不过是撕裂海洋生态的“杀手”之一——这起发生在中国渤海的严重污染事件令不少人想起一年前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尽管海洋有着世界上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这片深蓝能否抵挡得住人类无休止的侵蚀?
渤海遭遇“致命一击”
之前,媒体曾爆出长岛出现鱼类莫名死亡现象,疑与漏油事故有关。但当地渔民告诉邵文杰,鱼类死亡在长岛并非罕见现象,而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却让长岛的旅游形象受损,旅游业因此大打折扣。
在长岛附近海域,邵文杰并没有发现油污的存在。对此,他的解释是:漏油事故发生已有一段时间,且海中油污会受当地东南风向和洋流方向影响。
“油污还没有到达长岛”的判断得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的认可。他解释称,渤海有微弱的环流特点,其中有支“人字形”的环流,会先到河北、天津、莱州湾、山东,再从蓬莱半岛绕回去,一个周期很长。“不过,所到之处挨个被高酸性油侵蚀一遍,这些油污至少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流出渤海,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唐山市水产局工程师刘凤林向邵文杰介绍,当地渔民6月中下旬就发现海面上有大量油污,但直到
如今,唐山海产养殖业损失惨重。邵文杰沿着海岸线走访时,目之所及尽是大块油污。“海岸上的沙滩剖面里,一层一层可见已经均匀散开的油污。漏油是相当严重了。”他说。
据统计,唐山现已发现的扇贝死亡率达到70%,而且存活下来的个头都比较小,导致产量下降,销路不畅。邵文杰介绍道,唐山市约有渔民160户,海产养殖面积共有35万亩,目前漏油事故已对当地水产业造成损失高达3亿元。
类似的情形也在河北发生。媒体披露,仅河北乐亭、昌黎两地,200名水产养殖户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13亿元。
“渤海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了,这次的漏油事故可能将对它产生致命的影响。”王亚民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1979年胜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达45708吨;1987年秦皇岛港输油站溢出原油1470吨;1986年渤海2#平台井喷,泄漏大量原油……1998年底,胜利油田发生油井架倒塌,持续溢油近6个月……”
进入新世纪以来,溢油事故并未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发生由渤海油轮事故叠加海上油田盗油的渤海特大溢油事故;去年7月,大连新港重大溢油事故更是溢油量超万吨,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
对于分布了数十个海上油气田和100多个钻井平台的渤海而言,何时遭遇致命一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这次不是康菲,还会有下一个‘康菲’出现。”王亚民说。
“还记得墨西哥湾的海龟吗?”
虽然漏油事故对渤海生态的影响尚缺乏科学数据和论证,但美国墨西哥湾迄今残留的污垢和大量物种死亡的事实再次向人类证明了海洋环境受污染后的恶果。
今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一周年之际,有网友贴出题为“奥巴马,还记得墨西哥湾的海龟吗?”的帖子。虽然风光旖旎的墨西哥湾一年后景色依旧,但海滩上会不时出现裹满油污的海龟、海豚尸体以及原油球块。事实上,科学家们仍无法断言这次事故对大部分生物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
王亚民今年曾两次赴美考察。在佛罗里达州,他看到了许多接受过救治的海龟。但不少幸存的海龟如今发育畸形。“比如,体表或者眼球下长一个很大的瘤子,因为海龟经常在内湾产卵,而内湾较为封闭的环境往往是受到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今年,墨西哥湾多种动物的死亡数被证明远超往年,而受到大面积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显得遥遥无期。其实,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之前,近年来也有诸多海洋石油污染事件留下了深刻教训——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2002年11月,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中国环境科学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主任鲍晓峰表示,海洋石油污染现已是一种常态。“只要你在海港或者有钻井平台的海域查勘,多多少少都可以发现油污的存在。”
而除了管道泄露和油轮解体沉没,碰撞事件亦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一大来源。据王亚民介绍,在全球不少贸易发达的港口,油轮之间因航线繁忙而产生碰撞漏油时有发生。这些污染物累积在一起,数量也甚为可观。
4%的“干净海洋”在缩小?
出于洋流、风向,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有绘制《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的科学家相信,三年前所评估的全球仅4%的“干净海洋”未来很难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各种自然灾害,人类对核武器、核工业的开发,客观上也加剧了海洋环境受高危害性污染物侵蚀的可能。
中国国家海洋局
另一方面,今年6月以来,法国某环保组织估计,日本
这些数百万吨的残骸包括渔船、汽车、集装箱、冰箱、塑料制品、木材以及橡胶等;其中的船只、汽车等交通工具还会漏油,工业用品容器中也会往外泄露农药、化学制品和其他种类繁多的污染物。
据了解,这些残骸的移动速度大约是每天5至10英里,穿过太平洋的时间约为12个月。残骸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对海上船舶和野生动物也将构成较大威胁。
“综合来看,在海洋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仍以陆源污染物为主。”王亚民介绍道,这些陆源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如果陆上氮、磷、油污染严重,也会通过大气降水的形式,汇集到海中,其污染程度并不亚于其他陆源污染物。”
去年,英国媒体披露的、在太平洋上发现的“第八大陆”——巨型垃圾岛,主要成分就是陆源污染物。
这一巨型垃圾岛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这里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涡旋之一,能将数千英里以外的垃圾逐渐“吸”过来。过去60年间,这个垃圾带的面积一直在逐渐扩大。据报道,这里的垃圾多达1000万吨。它们种类繁多,有塑料袋、装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儿童玩具、轮胎、饮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已有学者和专业捕捞人士发现,垃圾岛附近海域的海鱼肚子里最多能发现26块塑料碎片。有专家警告称,一些被鱼类吞下的有毒物质也将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当然,人类对垃圾分解和重塑海洋环境的努力也在持续进程中。有科学家在探讨如何将一些垃圾转化为燃料的可行性。去年2月,欧洲多国政商界领袖与非政府组织齐聚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讨论如何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洋之一——波罗的海重新洁净。
“一个近年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是,不少发达国家的内湾海域所输入的污染物在减少。”王亚民说。
发达国家污染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的产业、垃圾。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又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高污染技术、废物。”王亚民表示。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当前,发达国家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上世纪80年代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