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追捧《海洋》放映期延至10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0:16:14 

纪录片《海洋》自8月份上映以来好评如潮,票房方面也有所突破。至昨日,仅在深圳嘉禾影城,该片的票房就已逾9万元,影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宣传和档期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海洋》的票房在该影城已经非常不错,不仅在纪录片中称雄,也超过了很多小制作的商业片。

记者了解到,该片由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德执导,影片自8月初登陆深圳影城以来,一反以往没有明星、没有惊险刺激场面就没有观众的常态,在同档期的几部大片挤压下屹立不倒,不仅成为观众心中的口碑之王,也成为很多过早下映该片的影城眼里的沧海遗珠。在影迷的支持之下,《海洋》一片甚至出现了由0场次升温到每天23场,每场过五成上座率的大回转,被业内人士笑称为“起死回生”。

日前,记者也从海洋内地推广负责人王颖处了解到,鉴于目前观众对《海洋》的热情,原本快要下映的《海洋》经由片方向有关部门申请,延期放映到1010日。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深圳观众有机会到影城观赏到这部口碑一流的影片。

记者观察深圳影城能否为艺术片留一片天空?

《海洋》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眼光去看待海洋生物,并和它们一起看这个世界。如果以成本来算,《海洋》到目前在国内逾1500万元的票房显得有些寒酸,而作为一部文艺气息浓厚的纪录片,票房和口碑的反差似乎才合乎规律。事实上,但凡看过《海洋》的观众都对这部影片评价极高。在网络上,深圳影迷们还发起了观影呼吁,在口碑的推动下,《海洋》起死回生的现象让无数热爱艺术片的影迷心中有了期待,在商业大片繁杂、良莠不齐的今天,是否可能在影城看到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和文艺片?

市场培育还没有起步

没有明星,没有惊险刺激的场面,甚至没有一个生造出来的噱头,纪录片在大银屏的命运往往令人惋惜,在深圳,看电影仍然只是大多数人工作外的休闲娱乐活动,观众们喜欢的仍然是大场面、大明星、大投入的商业片。

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共有13部纪录片进入院线,没有一部通过国内票房收回成本,其中《复兴之路》以200万元位列榜首。也就是说,中国观众目前还没有形成买票进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

深圳嘉禾影城总经理王雷告诉记者,实际上,纪录片的市场培育甚至都还没有起步。“从市场培育的角度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工作可以进行,一是相关媒体的宣传投放,二是真正对于影城的投入”。

王雷认为,纪录片在宣传方面应该更加注重一些。“《海洋》这种非商业影片更需要讲究宣传策略,比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影城进行单独的营销活动,而不是要全面撒网去进行发行工作。此外,可以跟一些媒体提前合作,做一些诸如口碑场的宣传活动”。

在采访中,五星级的商业影城大都认同文艺片市场仍然欠缺的观点,因此,短期之内很难实现在深圳设立一条艺术院线的想法。新南国影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观众的选择是影响票房和排期的最直接因素,影城主要还是要以日常经营为主。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的技术壁垒在于,进口影片都有一定的放映期限,过了期限,影片就不能放映,这涉及版权等很多问题,要申请延期非常困难,这也让很多观众希望能有一个院线长期放映文艺片的想法受到阻碍。

“政府补贴放映影片标准难定”

《海洋》的后来发力显然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在应观众之需增加了排期场次后,深圳的很多影城也为热爱文艺影片的观众开设方便之门,深圳的金逸影城曾在今年4月开展了“法国电影界”,请到了雅克·贝汉来深圳为《海洋》进行宣传活动,现场爆满的观众让雅克记忆深刻,在8月初该片上映后,他再次来到深圳金逸影城为活动进行宣传。

金逸影城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雅克的金逸之行收到很好的反响,目前,金逸仍然每天排期《海洋》23场,每场的人数超过半数。面对越来越多喜欢文艺片的深圳观众,金逸影城将为他们准备更多的主题影展和观影月。

保利国际影城市场部经理助理徐凯也向记者表示,感觉深圳观众的观影品味有些变化,像《海洋》这样的影片竟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询问,保利影城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将票价降低,另一方面也特意排了周末比较好的时间段放映。

从市场的角度设立一个艺术院线并不现实,在政府层面上,能否有一些相关的措施来带动和鼓励优秀影片的放映,为它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呢?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广播电影电视处处长王继认为,既然是经营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怎么做符合市场规律就要去选择。从政府扶持和引导文化氛围的方面来说,例如深圳目前每周在深圳各地进行的公益电影放映场,主办方可以选择放映影片,也可以向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申报补贴,但是对于“优秀”影片的定义,很有可能就有不一样的标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