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时下,在文登的最南端,远期规划30万吨级的南海新港雏形已现;在城区与南海新港间,一条高标准的公路——圣海路即将竣工通车;在临港产业区,首钢物流、精细化工、南海污水处理厂等大项目快速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的宏伟蓝图,正在南海新区徐徐展开。
在南海新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有一群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党员干部,他们披星戴月,奋战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一线,走千家、进万户,传递市委、市政府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的英明决策,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为南海新区建设铺平道路。他们就是泽库镇的党员干部——一群勇于担当的蓝区建设的“铺路”先锋。
三年前,数百辆大型施工车浩浩荡荡地开进泽库镇前岛村,启动了南海新港建设工程。如今,看着村南海域如长龙般的引堤,前岛村老党员于德全感慨万千。于德全告诉记者,当初,建设新港的消息传来,村里许多群众、党员不理解,镇党委政府与村委会负责人多次到村民家里走访,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取得了他们的支持。随后,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20名老党员兵分8路,挨家挨户地做工作,15天后,全村群众终于达成了共识,南海新港项目如期落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铺平了道路。
由于工程车经常昼夜施工,扬尘干扰了群众的正常生活,一些群众用拖拉机将道路堵住了。得知消息后,前岛村负责人李国良急忙赶赴现场。“这是施工方的事,不关村委会的事,我们找他们评理去。”村民生气地说。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村干部们一边安抚群众,一边现场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协商,该村集体购买了一大型水罐,由专人负责定时洒水,有效解决了扬尘的问题。
据了解,自南海新港工程启动以来,前岛、后岛、泽库等村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泽库镇的党员干部们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支持港口和蓝区建设。后岛村投资300万元,为南海新港配套扩建了200亩的石料场,有效降低了南海新港的建设成本;前岛村义务为搅拌站通上了自来水,保证了“扭王字块”等工程用料的生产。前岛村“两委”班子成员李秀妮说,新港建设是关系全市发展的大事。作为村级组织,他们的原则是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给港口建设添麻烦。
“顾全大局、服从整体、服务南海”已成为泽库镇干部群众的共识。秉承这一理念,近年来,他们无怨无悔地舍小家为大家,多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系列市级重点任务。
2010年2月,接到圣海路土地调整计划后,该镇副镇长丛培兴带领机关干部迅速沉到各村开展工作。他们充分总结过去的经验,提出了分时段、错时工作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说起那段工作,机关干部王强记忆犹新:那些日子除了入户与百姓沟通交流,就是开会分析总结,经常是走得腿脚发软,说得嘴巴发干,听得脑袋发涨。丛培兴在监督拆除一违章建筑时,被当事人打伤,一心只想快速推进工作的他忍痛制止了同事的报警,并多次带伤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终于感动了当事人……
在圣海路土地调整的45个日夜里,不但包片、包村的镇干部起早贪黑地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同样身先士卒、默默付出。
2010年清明节前夕,前岛村党支部书记、各村委会主任李国良带领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有的带头搬迁自家祖坟,有的帮助群众搬迁祖坟。仅用10天时间,该村的140座坟墓就全部搬迁。
当年夏天,辛立庄村报账员颜新军在大部分群众还在观望时,率先将自家的貂场、鸡场搬出了原址,为此损失了近1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后岛村党员曲国全带领着一批老党员、老干部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在田间和荒滩上,测地、算补偿、重新分配土地,一丝不苟……
今年3月,环海路绿化,为抢抓绿化工作的关键时期,该镇成立了由镇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一连1个多月,机关干部平均每天有13个小时奋战在绿化工程一线。
“党员干部必须拉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线锻炼。”泽库镇党委副书记姜宗浩说,近年来,泽头镇坚持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试验田”,通过一线问效、约谈走访、实绩评定等,推动各党支部和党员们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决策、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中,该镇的党员干部们形成了“比服务、比贡献、比成效”的良好风气,他们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难题,倾力打造服务“高地”,确保项目早日落地、顺利推进。仅今年就促成了倪氏海泰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海宽海洋生物科技等项目顺利签约。
在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中,小葛家村党支部书记陶廷叶、党支部成员周昌兰等身先士卒,从正月十六开始,天天带领群众清理“三大堆”、栽花种草、硬化路面。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泽库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马当先,在已建成2幢安居楼的基础上,计划再开工建设3幢15000平方米的安居楼;南辛庄村的旧村改造工程也已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测量、规划、认证和土地调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