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蓝色经济区开好局起好步——访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超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1-08-28 09:25:4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山东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此,记者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山东省“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超超。

记者:《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强化资金投入和重点项目建设是提升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那么,山东出台了哪些相应举措?

张超超: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起步阶段,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至关重要。为此,在加大投入方面,山东将坚持多措并举、广开渠道,确保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资金需求。首先,增强政府投资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山东省财政资金、预算内资金加大支持力度。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10亿元、区内7市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以后每年都要有所增加,采取奖励、贴息、补助等措施,支持蓝色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其次,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海洋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推介和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蓝色经济区。第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北京举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暨项目推介会,在香港、台湾等地举办的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下一步还将在韩国举办专题招商引资活动。此外,支持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建立蓝色经济区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实力较强的企业发行债券,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

而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继续选择一批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海洋科技创新和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名单,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协调推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能源建设方面,着力加快实施海阳核电一期工程、荣成高温气冷堆项目、青岛LNG项目等,抓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项目建设,构筑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在交通建设方面,着力加快推进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沿海各港区码头建设,加快烟台新机场建设,积极开展青岛机场迁建、日照支线机场工程等前期工作,继续抓好沿海高路公路、铁路路网建设,打造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国务院在《规划》批复中强调,“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请问,胶东半岛下一步产业布局的重点在哪里?

张超超:胶东半岛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四个沿海骨干城市,是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对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十二五”期间,胶东半岛遵循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下产业:一是海洋高端产业。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立足于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海洋特种船舶、大型远洋渔船、海洋工程机械、海上钻井平台、海洋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加快海洋油气、海底矿产等资源开发;实施海水养殖育种工程,推进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及生物质能、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优势高分子和特种金属材料、重大新药创制及技术装备、信息家电、数字化装备、软件与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知名品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为支持该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山东将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措施,并启动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传统优势产业。按照“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山东将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组织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胶东半岛将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其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培植壮大交通运输装备、核电装备、数控机床、专用设备等先进装备产业,集中打造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基地。通过培育和壮大上述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今年山东肯定要采取重大举措。

张超超:是这样的。去年,山东组建了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和27亿元。近期,蓝色经济区有3家企业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行债券,拟募集资金27.8亿元,这为海洋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山东将继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海洋服务业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增强其对蓝色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是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做大做强海运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沿海和远洋运输,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海洋运输体系,重点建设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东营、潍坊、滨州、莱州等临港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巩固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打造海洋旅游、海岸旅游、滨海腹地旅游等特色旅游带。三是大力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加快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探索组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四是大力发展涉海商务服务业。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培育涉海业务中介组织,大力发展海事代理、海洋环保、海洋科技成果交易等新兴商务服务业;依托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软件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把青岛、烟台等地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会展城市。

记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责任部门,将如何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抓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

张超超:这也是我经常考虑一个问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关系全省改革和发展大局,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头绪多、范围广、任务重,需要动员全省上下各方面力量,在多个领域和不同层次加强密切配合和协调沟通。作为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主要责任部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在国务院批复的《规划》中,赋予了66项重大支持政策和事项,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重大支持政策尽快落到实处,抓紧研究制定山东贯彻落实《规划》的配套政策,确保《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大力推进海洋经济改革发展试点工作。《规划》提出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山东开展海洋经济改革试点的任务目标。为此,我们将按照《规划》、《试点方案》的要求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尽快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国海洋经济改革的排头兵。(杨自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