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滨州国家农科园区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来源:滨州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24:15 

两地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滨州和杨凌的合作掀开了新篇章

黄佩杰:王主任,请您简要介绍并评价这次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来访。

王惠军:去年,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来滨州考察,希望杨凌示范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城和滨州园区三家“省部共建”农业科技园区结为“共建联盟”。今年5月份,为学习杨凌先进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办园经验,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市长带队前往杨凌进行考察学习,双方就开展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以及帮助滨州园区建设达成了初步意向。可以说,杨凌示范区和西农考察团的这次来访是深化两地三方实质性合作的务实之举,对于促进滨州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黄佩杰:王主任,请您解读这次市政府、杨凌示范区和西农两地三方协议的内容及协议的签署为滨州园区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王惠军:两地三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合作、农业科研”三大领域以及“人才交流、园区合作、科研合作、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杨凌农高会”六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展开合作交流。这种创新合作方式,不是简单的照搬杨凌经验,而是将杨凌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模式与滨州实际相结合,破解滨州盐碱半盐碱农业发展难题,探索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通过互派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鼓励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在滨设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共同组建联合科研攻关小组等方式展开对接。

杨凌示范区考察团对滨州园区的发展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两天的交流,也达成了部分初步合作意向。我们要继续推动,深化合作,争取早日实现两地合作的实质性进展。通过这次来访交流和签署协议,尤其是协议中关于共同推进滨州园区建设的条款将极大地推动园区发展,有利于解决目前园区人才短缺、项目缺乏的现状,破解目前发展难题,对滨州园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汲取杨凌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滨州农科发展

黄佩杰:之前,您一直提到在建设滨州园区过程中要充分借鉴杨凌示范区先进经验,杨凌的经验是什么?滨州又将如何学习借鉴?

王惠军:杨凌示范区建设十四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努力推进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开创建立了“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村一品”等示范带动新模式,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现在的杨凌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现代农业看杨凌”这句口号也逐渐成为现实。张光峰市长曾多次强调滨州园区的建设要树立高效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先行,加强科技攻关,尽快研发出在农林牧渔领域具有滨州特色和专利的耐盐碱新品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滨州园区建设指明了发展道路。

下一步,滨州园区将在借鉴杨凌示范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子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依靠滨州职业学院等科研载体,加强与西农科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滨州园区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力争在培育滨州特色农业品种的科研攻关中早日取得突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将创新园、创业园与示范园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强化科研、产业合作,加快人才交流培养,做好三项重点对接

黄佩杰:在具体合作过程中,滨州园区将如何与杨凌示范区以及西农进行对接?

王惠军:总的来说,滨州园区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重点在科研合作、产业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三个方面,我们也将着重对以上三项工作进行对接。

目前滨州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好,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但是由于滨州农业科研力量相较于大型科研院校来说还很薄弱,科研水平十分有限,许多科研成果无法顺利实现转化,因此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深化科研合作,依靠杨凌方面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帮助滨州农业科研人员展开技术攻关。例如,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改良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耐盐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特色植物资源的利用、冬枣等特色林果保鲜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肉牛等主要畜种的改良技术应用、高效生态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研发等技术和项目,都需要杨凌示范区和西农的有关专家给予技术扶持。

滨州园区发展立足于科技创新,实现效益增长依靠产业发展。未来我们将切实深化与杨凌示范区产业合作,鼓励两地企业开展技术联合、贸易交流、成果转化、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吸引杨凌示范区下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滨州园区,带动园区企业不断推进产业链延伸,增强园区企业的效益和实力。

人才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关键,滨州园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杨凌示范区以及西农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的毕业生超过万人,这对滨州园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将密切与杨凌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通过邀请对方技术人员来滨挂职、在滨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生流动工作站以及引导毕业生来滨州工作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杨凌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来园区创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杨凌示范区和西农实地进行考察学习,为下步具体工作的对接做准备。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两地园区的共同努力下,滨州园区一定会建设成为一流农业科技园区!

●对话人

王惠军:市政府党组成员、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黄佩杰:滨州日报记者部主任

●对话话题

搭建“省部共建”合作联盟,未来如何借鉴杨凌示范区经验,深化合作,展开对接,推进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

核心提示:83日—4日,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考察团一行20人就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合作、加强与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滨州园区”)交流来滨州参观考察。两地三方签署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及产业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合作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滨州和杨凌的合作掀开了新篇章,对加快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破解盐碱半盐碱地区农业发展难题,探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