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观测开辟了崭新领域——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洋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谱写了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的新篇章。 “海洋二号”卫星在海洋工作中有哪些作用?海洋卫星的发展现状如何?公众如何获取卫星数据?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 “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
记者: “海洋二号”卫星将在海洋工作中发挥哪些作用?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陈连增: “海洋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也是我国第三颗海洋卫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涉及海洋动力环境的海洋相关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譬如,在海洋环境预报中,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将为海洋预报提供观测海域的风场、浪高等初始场数据,大大提高预报产品的精度和时效性。
“海洋二号”卫星的发射,将为我国海洋卫星观测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使我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精度和微波探测方式,全天时、全天候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将提升我国海洋灾害监测预报、海洋监管、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也标志着我国又一序列海洋卫星向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迈进。
记者: “海洋二号”卫星较 “海洋一号”卫星在海洋观测目标、手段上有哪些不同?其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探测?
陈连增: “海洋一号”和 “海洋二号”卫星分别是海洋水色环境卫星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这两个序列卫星有较大差别,它们的海洋观测目标和采取手段不同。 “海洋一号”卫星主要探测海洋水色信息,采用的手段是可见光和红外谱段的光学设备成像; “海洋二号”卫星主要探测风、浪、流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采用的是微波遥感器,并且是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
“海洋二号”卫星主要用于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监测,获取的卫星数据用于海洋环境预报、灾害警报,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国家权益维护与安全。
记者: “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卫星有什么发展设想?目前我国的海洋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陈连增:按照目前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发展 “海洋一号C/D”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雷达卫星,努力实现3颗~4颗在轨运行海洋卫星的目标,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提高海洋卫星应用的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服务。
截至 “海洋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已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其中2颗是 “海洋一号”序列卫星,1颗是“海洋二号”序列卫星,也就是刚发射的 “海洋二号”卫星。与欧美相比,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 “海洋二号”卫星虽为首发,但测高精度优于4厘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在轨期间的微波散射计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微波散射计。因此, “海洋二号”卫星的发射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记者:公众如何才能获得 “海洋二号”卫星的数据服务?有什么要求?
陈连增:有需要应用 “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国内用户单位,可以向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申请。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以FPT下载、电子邮件或邮寄光盘等形式分发数据,尽可能地满足国内用户的海洋卫星数据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海洋卫星数据的应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还将加强与国外用户的合作与交流,推广 “海洋二号”卫星的数据应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