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工作报告要点

来源:孙志辉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0:30 
在2月24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孙志辉局长所做的工作报告回顾了2007年海洋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海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7年海洋工作十大进展
(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海洋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且逐步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海洋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首先是全力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编制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现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印发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指导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完善国家海洋规划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21世纪海洋政策》。三是积极争取将海洋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已完成了相关的编制工作。四是在2007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物权法》中,将海域使用权确立为基本的用益物权,使海域物权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五是启动了《海洋观测预报条例》的编制工作。六是海洋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会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确定了不同海域等别、不同用海类型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以此为标志全国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得到规范,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机制逐步完善。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养殖用海与围填海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四)海岛综合管理迈出新步伐
会同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成立了“国家海岛调研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海岛规划、立法、政策研究和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海岛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岛开发与保护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规定,完成了《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全国海岛特别保护区选划方案》的初步编制工作。
(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推进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颁布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海洋观测预报体系2008年 ~2015年发展规划。认真研究落实国务院强化宏观调控、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部署,对海洋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具体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六)海洋科技和重大专项稳步推进
全国海洋科技大会之后,《国家“十一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在海水利用工作方面,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厦门)海水利用与海洋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启动了环渤海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环境效应研究工作,开展了海水利用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为海洋监测提供了又一有力手段。海洋二号卫星获准立项并已开始研制,开启了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的大门。一批重大国家专项进展顺利。
(七)海洋权益维护与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我国管辖海域连续开展了维权巡航执法,坚定地捍卫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在海洋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印尼签署了海洋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联合开展了海上调查,积极推动中菲越南海联合科考。同时与美、德、法、俄等国开展了广泛的海洋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海委会等国际组织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八)海洋行政执法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执法内容有所拓展,在继续查处非法用海的同时,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了对损害海洋环境行为的查处。二是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无论是查处案件的数量,还是对违法案件罚款的额度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三是执法效果显著,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
(九)极地和大洋科考谱写新篇章
我国国际极地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24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出航,内陆冰盖队再次成功到达“冰穹A”地区,为内陆站选址开展了环境综合调查。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内基地码头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站正在筹建。“雪龙”船经过改装,性能得到了提高,经受住了考验。南极长城、中山两个考察站改扩建工作全面展开,北极黄河站年度考察任务按计划完成。“大洋一号”船在执行第19航次任务中,在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域,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该地区发现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并“捕获”其样品。国家深海基地建设筹建工作正在进行,7000米载人潜器完成本体总装,水面支持系统已经完成,海上试验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十)海洋公益服务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制定并印发了《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建设规划》,对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3个海区中心、12个中心站和83个海洋站点的通信系统实施了全面改造。建立了海洋应急工作机制,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统一了海洋预报警报发布格式和发布渠道,规范了灾害会商和海洋预警报发布工作,妥善处理了一系列海洋突发灾害,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加强了溢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海洋标准、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稳步开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项举措
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增强做好海洋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并作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新部署,这就要求海洋领域必须为此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在东部率先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加大,这对我们的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支撑和海洋公益服务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抓紧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服务大局,找准定位,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必须有大局观念,要自觉服从大局,融入大局。海洋部门在大局中的定位,首先应当成为宏观统筹和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部门。其次,要成为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成为依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部门,根据外交和国防的需要,努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四是要成为科技支撑和公益服务的保障部门,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海洋管理以及全社会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及时有效的公益服务。
要有效地履行好上述使命,我们在海洋工作的发展方式上必须着力推进6个转变,即海洋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海洋科技发展由调查探索研究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行政许可由注重审批型向审批监管并重型转变。
第三,转变观念,科学发展,在海洋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全局,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时,要做到国内与国外海洋事务统筹兼顾;在考虑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时必须做好陆海统筹兼顾;在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做到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资源保护的统筹兼顾;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工作中,必须做到维权与维稳工作的统筹兼顾;在开展海洋服务工作中,必须做到军用与民用以及各涉海行业的统筹兼顾,努力打造共同的服务平台。
第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开拓海洋事业新局面 要及时查找在思想上的差距,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想法和做法中解放出来,针对形势的变化,增强敏感性,不断研究新情况,大胆想,大胆干,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深化改革,敢于创新,通过改革,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来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

2008年海洋工作的八大任务
2008年海洋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海洋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海洋公益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务实的国际合作,全面促进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任务有八个方面:
(一)以部署实施《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重点,全面推进海洋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规划纲要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力求通过规划纲要的实施,推动海洋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加快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总量控制制度,加快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综合管理。
三是要建立健全海洋规划体系。在组织实施相关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通盘考虑,做好与海洋事业规划的衔接工作。
四是要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制定落实规划纲要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海洋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并完善全国海洋经济运行评估监测系统,力争科学、准确、详实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整和转变职能,进一步落实对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工作。
(二)以推动出台《海岛保护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法制框架。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海岛保护法》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海岛立法工作。同时,要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一起,推进海岛规划、配套法规、政策研究和保护区建设等工作。
同时,要继续抓好《海洋观测预报条例》的出台,健全海洋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制定《海洋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办法》和《海洋行政复议办法》,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和纠纷上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海洋提供保障。
(三)以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为重点,促进海洋开发秩序全面好转。
年内全面完成市、县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工作,适时启动《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查处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和使用海域的违法行为,维护海洋功能区划的严肃性和法律地位。
继续通过“海盾2008”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非法围填海等重大、疑难案件;继续清理整治养殖用海秩序,依法查处非法养殖用海行为;不断改善执法环境,强化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
扎实推进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系统软硬件建设,尽快为海域管理提供服务支撑。全面完成省、县两级海域勘界任务,分批上报国务院批准。完成海岸线修测成果的报批工作。
(四)以全面监测和重点整治近岸生态环境为重点,有效遏制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在巩固全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海洋生态监控区监测工作。对海洋生态监控区监测方案和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将监测与评价重点集中于海洋生态功能上,并开展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敏感区的监测与评价。
开展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组织好项目的具体实施,全面提升环渤海各级海洋部门和机构的环保能力。同时,重点开展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在黄河口—莱州湾、厦门湾、闽江口、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域及重要海岛等区域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做好国家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项目。
实施专项环境保护执法行动,以全面推进海洋工程执法、实现海洋工程项目全程监管为主线,以渤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区巡航监视、石油平台环境保护监管、海洋溢油应急处置和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海洋环保执法工作,有效减轻污染损害,保护海洋环境。
大力推进海洋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要细化完善环评审查规范,确保环评核准的公正、公开和透明。加强环境准入,严把海洋工程核准关。
(五)以实施科技兴海为重点,强化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管理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组织和调动全国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共同投身科技兴海工作,及早与科技部联合出台《全国科技兴海规划》,适时召开全国科技兴海大会。
二是要抓紧构建“数字海洋基础框架”。从规范标准、开放互融、注重应用、示范带动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按照信息工程建设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组织实施,使数字海洋基础框架真正成为技术先进、接口开放、服务便利,能够衔接各类海洋业务系统的公共平台,真正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工作打牢信息化基础。
三是要加快开展海洋调查规划、立法和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今年要在扎实推动“908专项”成果集成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海洋调查规划和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探索海洋调查工作的新方法,尝试建立军民合作的海洋调查新机制,实现对海洋调查的常态化管理。
四是要实现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新突破。积极做好2008年项目立项工作,研究制定管理细则,加强对年度成果和目标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探索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有效的管理模式,努力保障专项取得实效。
五是要继续营造海水利用工作的政策氛围。继续推动《关于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并择机组织召开全国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海水利用经验交流会。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从管理和技术上推动海水利用快速发展。
六是全面推进海洋卫星由实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抓紧海洋卫星专项立项论证工作,抓好“海洋一号B”卫星地面系统建设、海洋二号卫星研制等工作。
(六)以实施全海域维权执法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海洋权益维护与国际合作新领域。
继续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维权巡航执法,既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又要保持周边稳定,妥善应对海洋权益争端和各类侵权活动。以推进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工作为重点,提高对我国管辖海域的监控监管能力。加强海洋维权战略、规划、法理和立法研究,为海洋维权提供决策支持。
进一步强化海监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维权执法政策研究,不断完善中国海监技术支撑工作。把中国海监建设成为反应快速、装备优良、纪律严明、执法规范的海上综合执法队伍。
积极参加国际海洋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推动国际技援项目的实施,增进区域海洋合作。继续大力推进大国和周边海洋外交战略,建立稳固的合作机制,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引导地区海洋事务的发展,为维护权益和稳定周边服务。
(七)以扎实抓好观测预报体系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海洋公益服务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分步骤建立各负其责、各具特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海洋观测预报体系,重点推动地市一级预报机构的建设。加快海洋数值预报业务化进程,全力提升观测预报业务水平,全面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预报服务。
在已有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基础上,着手构建国家、省、地、县四级海平面变化监测、评价业务体系,发挥地方应对海平面变化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掌握我国海平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开展预测,为国家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综合集成的海洋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化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和预测,初步形成我国海气相互作用观测网基本框架,发布海洋变异所导致的短期气候变化及灾害预测报告,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启动海洋二氧化碳监测、评价工作,在现有断面监测的基础上,加大监测力度。结合长期、连续的卫星遥感监测资料,提出我国管辖海域二氧化碳监测与评价结果,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为外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八)以建设南极内陆站和大洋深海基地为重点,全面开创极地和大洋工作新局面。
启动南极内陆站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和相关工作,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争取使南极内陆站建设项目成为精品工程。根据国际南北极形势变化和我国极地事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我国极地考察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为编制我国“十二五”及中长期极地考察工作总体规划做好准备。完善极地考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组织好以雪龙船为平台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继续做好南北极常规考察任务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
大洋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一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继续进行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极端环境下生物资源的综合调查。开展深海环流的探测和深部生物圈微生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了解深海地球化学循环与深海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反馈机制。二是跟踪并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有关新资源勘探规章的制定过程。三是深入开展7000米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的相关工作,完成水池试验和水面支持系统的专项海试和综合演练以及第一期潜航员培训工作。四是做好国家深海基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机构编制报告,适时开展基地建设和机构的筹建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大洋发展战略的研究,参与区域事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做好今年工作的四点要求
(一)继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今年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海洋工作实际,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国海洋各项工作。
(二)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审视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现状,统筹考虑全国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共同谋划海洋人才战略。要拓宽人才选拔、培养和聘任工作视野,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海洋总体工作之中,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一起考核。
(四)努力推进以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为核心的海洋文化建设
提高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任务,我们海洋部门要主动把这件大事担当起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抓紧、抓实、抓好,同时要与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媒体通力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同推动这项工程的实施,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研究宣传海洋意识,促进海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工作格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