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硫化物矿区或只是个实验场
热液硫化物是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六大海洋矿产资源之一,它主要出现在2000米水深的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线上,是一种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矿产资源。
虽然不像石油、天然气水合物那样属于“明星资源”,多金属硫化物的前景价值仍被看好。据资料显示,美国把海底热液矿床看作是未来的战略性金属的潜在来源,并制订了中长期开发计划,将处在美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胡安德富卡海脊作为海底热液矿床的重点研究和开发对象。日本也投资75亿日元,建造了能下潜2000米的“深海2000”号深潜器,专门用于海底热液矿物的调查。
自1977年人类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发现海底热液区以来,世界各国在大洋中脊已发现了160多个热液区。我对多金属硫化物的调查起步较晚,直至2007年才实现了海底热液活动调查零的突破。
谈及多金属硫化物在勘探上的独特性,曾在西南印度洋开展过相关科考活动的范德江教授向《财经网》记者介绍说:“海底热液硫化物都呈点状产出,勘探比较困难,比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的勘探要困难得多,因为结壳和结核都是大面积分布的,尤其是结核在各个大洋海底广泛分布。但是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物,热液活动点具有规模小、活动规律难以预测等特点。所以找点状分布的资源要比面上分布资源困难得多。”
第一个获批,却不是唯一获批
2007年,我国在西南印度洋首次获取到导热硫化物样品。并于2011年7月在相同海区获得了多金属硫化物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据了解,只有考察并发现过海底矿区的国家才有资格对该区域的勘探提出申请。
以往,人们认为只有像太平洋中脊这样快速扩张的区域,热液活动剧烈,才会存在多金属硫化物。像西南印度洋这样的超慢速扩张脊中不会存在多金属硫化物。而07年中国的“大洋一号”正是在这样是个“冷门区域”获得了零的突破。
中国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申请并获准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限定在长度990公里、宽度290公里的长方形范围内,由多个互不连接但相距较近的区块组成,总计1万平方公里。
此次,中国获得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是第一份通过审核的申请,同批次通过审核的还有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环境部。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属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组织和控制“区域”内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于2010年5月7日,由国际海底管理局(ISA)颁布。同年5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COMRA)(下简称大洋协会)便向其递交了申请。7个月之后,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也递交了大西洋中脊矿区的申请。两份申请均于2011年7月27日,国际海底管理局召开的第17届会议中审核通过。
中国此次抢得了第一,却不意味着唯一。“其它国家之所以还未递交申请,是这个规章刚刚出来,很多国家还没有准备充分。”一位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向《财经网》记者表示。
国际海底共同开发原则
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提出了相关概念并相应制定了一整套复杂的法律制度。
该公约的确立围绕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即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其开发应当为全人类谋福利。
于更早期颁布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则的宣言》就已经明确规定,国际管理组织应对国际海底实行合理管理,使各国都能分享利益,特别应当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内陆国还是沿海国。
所以,我国在享有矿区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同时,还必须依照合同,履行开展有关环境监测、环境基线调查与研究、以及培训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员等义务。
目前,国际海底的勘探和开发制度实行的是“平行开发制”,即国际海底管理局所属的企业部以参股方式参与矿区未来的商业开发和利益分享。
此次矿区申请被核准后,中国大洋协会将据此在今年年内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为期15年的勘探合同,这意味着,在未来15年年内,我国将逐步放弃申请到的1万平方公里矿区中的75%,最后保留2500平方公里,待未来商业开发时机成熟时,进行开发活动。
“目前首个五年计划比较确定。首先主要进行的就是加深对资源的调查和认识水平。”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
开采之路遥不可知,研究价值倍受肯定
尽管各国对多金硫化物的前景一致看好,但是,将其作为资源开采并转化成经济效益,众科学家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曹志敏认为,目前对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量的预测都属于远景估算,还无法满足商业开采。“当我们将其视为资源时必须满足‘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划算’两个基本要求,并且矿区还要有相当的规模,满足一定年限的开采期。”
“我们对海底硫化物资源的属性、规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没有勘探清楚的时候还不能核算成本。另外,开采海底硫化物资源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也缺乏合适的评估体系。真正能把勘探到的海底资源转变成经济效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范德江表示。
相较于经济价值,热液硫化物的研究价值则毫无争议。
最初,热液硫化物的发现最让科学家们兴奋的,是它的周围活跃着的崭新生物群落——热水生物。
它说明,地球上不仅有人们所习惯的在常温、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并且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是嗜热细菌和古细菌 ,它们在基因组序列上接近地球上原始的祖先,且深海生物群落的生活环境也与生命起源时的环境十分类似——高温、缺氧。所以,这里成为探索生命起源的理想场所。
另外,热液活动区还是研究矿产形成的极佳试验场。
“矿产资源是已经固结了的、相当久远地史时期所形成,在实验室无法重现。现在大洋中脊被观察到正在活动的热液成矿活动,可以视作成矿作用实时观察、研究、了解的现场。它是科学,是现有被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现场试验室。”曹志敏说。
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所认证的皆为多金属硫化物的专属勘探权,以及商业开发优先权。与其相关的商业开发规章制度,还未着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