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水产研究所——赵宪勇

来源: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5:29 

赵宪勇,研究员,海洋可捕资源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 副主任

1985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物理系水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10月-19874月赴挪威卑尔根海洋研究所进修渔业声学和渔业资源的声学评估方法;19948月-199612月就读于挪威卑尔根大学渔业及海洋生物系,获硕士学位。现在职攻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渔业声学、渔业资源评估、种群动力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鱼类声学特性、渔业声学的非线性理论和多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等方面取得多个创新性研究成果,是我国渔业声学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先后参加的已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包括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农业部重点项目“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狭鳕渔业信息网络和资源评估调查”、国家12602项目“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海鳀鱼种群补充动态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科技部公益项目“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配额管理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课题“大型水利工程对关键区域食物网影响”等。

先后参加了中国第18和第19次南极考察;负责南极磷虾资源进行声学调查与评估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编专著2部,并负责国标《海洋调查规范》修订版(GB/T 12763)新增内容“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的撰写。

为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大连水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

近年主要研究成果

1 渔业声学与鱼类声学特性

在鱼类声学特性研究方面,对黄东海鳀鱼、斑点沙瑙鱼、带鱼,白令海狭鳕,大西洋鲱的目标强度进行了测定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定量测定研究了性腺发育对鱼类目标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鳀鱼目标强度随其所处水层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

在渔业声学的非线性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灵活、简便而实用的密集鱼群隐蔽效应的估测与补偿模型,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些模型同样适用于非均匀分布的鱼类集群,解决了“均匀分布假设”这一困扰了国际渔业声学界多年的问题。

2 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

建立了利用声学数据和不定点拖网数据评估鱼类种群结构的方法。该方法探讨了如何利用声学数据和拖网生物学数据评估鱼类种群的体长结构特征和年龄结构特征,是对国际通用方法的改进,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鳀鱼资源的声学评估。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所有海域的多种类海洋生物资源的声学评估方法体系,设计了一系列数据处理程序软件,并应用于12602项目和973 项目的资源评估研究中。

3.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与渔业管理

建立了鳀鱼种群的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评估了在补充量动态变化下鳀鱼种群的可持续产量;并从鳀鱼在生态系统中的捕食与被捕食以及种间竞争角度探讨了鳀鱼资源的衰退对黄海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为实现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对鳀鱼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