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维玲:住在虾池边的教授 渔民的贴心人
为理想而奋斗,永远有坚定的方向,永远生活快乐。
臧维玲(1938.12-),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水产
臧维玲1982年开始在上海市郊开展科研与教学,连续18年每年工作在海边养殖场半年以上,有十多个春节是陪虾苗度过的。为排除后顾之忧,她甚至将年迈的老母接到养殖场。在简陋的条件下,她夜以继日带领科研组刻苦攻关,解决了虾类育苗的关键技术,帮助合作企业度过中国明对虾所发生的病害危机,同时利用科技成果使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上
海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虾类育苗场。其培育的罗氏沼虾苗种深受渔民欢迎,公司的虾苗被渔民誉为“买了申漕的苗就等于买了保险”;课题组创立了虾类室内不换水、不用药的养殖技术与模式,并将该模式推广到天津、新疆等地,均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臧维玲带领课题组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了养虾业发展。由于成绩显著,她所领导的科研组获得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她本人也获得上海市劳模、市首届教学名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十佳科技巾帼、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称号,同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她目前是我国水产界著名的水质专家。
住在虾塘边,攻克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与东南亚沿海一带地区虾病严重爆发,养虾业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为走出困境,寻求生存发展之路,臧维玲和青年教师戴习林带领学生,在科研基地对罗氏沼虾亲虾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大家全力以赴,不顾劳累和寒冷,日夜守护在虾池边。功夫不负有心人,课题组终于掌握了亲虾、虾苗的培育技术,提出了“育苗水质系列消毒法”等关键技术,控制了至今仍在全国普遍发生的白尾病。他们将这些科研成果及时用于生产,帮助产学研基地——金山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避免了对虾病害的灾难。同时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使长三角地区渔民的育苗和养虾产量大幅度上升,渔民收入显著提高。在生产中她亲身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含义。
18年来,课题组通过产学研,自主研究并提出了温室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育苗、废水处理再利用和原位智能监控等六大技术,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先进技术体系。其中不换水、不用药的虾类养殖技术,使产量超过常规10倍以上。目前这种养虾技术已经推广到天津、新疆等地,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显然,“产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应用,并产生了难以估计的价值。
为了研究亲虾越冬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培育亲虾体壮、多抱卵的关键技术,她和师生日日夜夜守侯在虾池边,甚至连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当年曾有记者采访时称她为“虾塘边过年的教授”。
经过艰苦的摸索阶段,经过艰辛的研究过程,科研组终于掌握了亲虾和虾苗对水质的要求,并先后完成上海市农委下达的十余项科研课题,其中多项获国家与市“科技进步奖”,发表了100余篇论文。研制的“育苗水质系列消毒法”在生产中广为应用,推动了养虾业的发展。
致力“科技兴渔”,坚持产学研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臧维玲就探索与企业共办“产学研”基地,坚持每年带数十名学生和青年教师去金山养殖场开展教学和科研,把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她和师生顶班顶岗参加生产,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既为生产解决了难题,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青年教师学到独立科研、指导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真本领。经她带教过的青年教师多人入了党,几乎均攻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教金”,有的评为市“新长征突击手”,有些人被派往江、浙、沪一带创办新的“产学研基地”。
为使“科技兴渔”落到实处,臧维玲利用休息时间在基层培训职工,曾在上海、海南岛、石家庄、扬州、萧山、平湖等地开展讲座。她不厌其烦地动员和推荐养殖场场长和职工报考学校大专班和函授班,经她辅导和推荐的有8人被录取。进校后他们因为基础较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于是臧维玲请其他教师为他们补课。她认为一个人的一生都应当是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同志,都应时刻充电,为自己加油,即所谓学海无涯。这些学员毕业后均在生产中发挥了骨干或领导作用。
由于每年均在养殖场工作半年以上,没有节假日,生活与工作环境又阴暗、潮湿、腥味浓烈,多年劳累使臧维玲四肢患了关节炎,腰椎唇样增生,这些给她的行动带来很多不便,经常跌倒在育苗池的排水沟里,可她从不叫一声苦和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面对创业的艰难与生活的艰辛,臧维玲无怨无悔。她常这样对学生说:“生活虽然艰辛,工作虽然艰苦,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它给了我人生最大的快乐,我愿意为水产事业努力拼搏,奋斗终身!”,这也是臧维玲人生的最好写照。
学生的好老师,渔民的贴心人
有人感慨说:“老师真是亲如父母啊!”一位好的老师就会培养出好的学生。
臧维玲曾经给予她的硕士研究生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学生有什么困难,她都想办法一一帮助解决,但她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却要求严格。她曾担任某学风不佳班级的班主任。上任后,她成立党章学习小组,深入宿舍促膝谈心,像慈母般严格要求和关爱他(她)们,用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全班有5人入党,该班被评为校“文明班级”。贺丽红在她的帮助下考取了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她说:“
臧维玲与母亲住在海边育苗场实验室后边一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