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再升级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0:34:4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个人、几个人富了,不算什么,要带领全村人一起富,才算真本事;一个村率先富了,更要帮助周围还比较穷的村,大伙一起往前奔,这样富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富裕观和社会责任感。这个人,名字叫宋作文,这个村,就是南山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宋作文和他的班子成员一起,带领37个村、3万多农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的共同富裕之路。

从村小队起步

南山是一个村,3万多村民集体居住在花园洋房的现代小区里;南山又是一个企业,在历年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均名列前茅。村企合一的南山,是神州大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用冰心的这段话,来评价南山这些年走过的路,非常贴切。

1987,龙口市前宋家村三小队,借改革开放的春风,56户农民家家都成了百万元户,住上了二层别墅。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算是最先富裕的一小部分人了。作为小队长的宋作文,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同在一个村,其它几个小队群众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依然住在破旧的平房里,有的甚至负债累累。

“自己天天吃包子,邻家却在啃窝头,这样的局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包子嚼在嘴里也不香。”宋作文想带领全村的兄弟爷们儿一块过上好日子。他找到村里的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和支持。

不过,三小队的部分群众思想却一时转不过弯来。有的人找到宋作文说,咱们的钱都是你带领大家做豆腐、打石棉瓦、拉玻璃丝、织毛巾一分一分挣下来的辛苦钱,好不容易富了,你个人拿多少大伙都没有意见,可是别的小队有什么资格吃现成的?这不是重新“归大堆”吗?

宋作文一家一户做工作:咱们三小队为什么富起来的?是抱团发展。几年前大包干,别的生产队都分光花光,咱们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起了工厂,我的个人承包应得的资产,不是也放在集体资产中了吗?人不能做守财奴,过日子要打长远谱。把全村人的力量集中起来,企业才能越做越大。

这年年底,宋作文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三小队5500多万元的资产归入了村集体,全村260户村民投入了新的创业征程。他承诺:6年后,要让全村人都过上三小队一样的生活。

1989,南山集团成立,推行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工业。村企互动,南山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宽,棉纺、毛纺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92,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南山抓住新一轮机遇,果断调整产业方向,淘汰低端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精纺、铝业、旅游等新项目,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1994,全村其它200多户村民,都搬进了同等规格的别墅楼。宋作文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这年97,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来南山视察,充分肯定了南山“办工业兴村、兴教育育人”的实践和探索,给予“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度评价。

1994年底,富起来的前宋村,又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联合周围4个贫困村,共走富裕路。和三小队并村不同的是,这次合并不但本村有反对意见,连被兼并村也有不同的声音。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宋强田回忆说,被兼并村中的反对者,有的是承包了村集体的资产,几年不交承包费,亏了集体肥了个人,有的是村干部怕被兼并了自己手中的小权力。但绝大多数的村民都赞同,合并最终顺利完成。

合并之后,南山帮这几个村偿还了历史债务,安排上千名村民到企业上班,安排所有适龄儿童到南山幼儿园和学校就学,投巨资让所有的村民告别了旧平房,住上了花园式洋房。

不可否认的是,与周边的村庄的合并,为南山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宋作文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企业发展需要,凭借南山集团的名声,会有很多地方拿出土地和优惠政策争着让南山投资。但南山的根在这儿,看着周边村庄的老百姓还在重复当年前宋村的苦日子,心里不是滋味。”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把南山和周边村庄连在了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共走富裕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宋强田介绍说,这些被南山兼并的村,有的因为修高速公路,村里几乎都没有地了,有的是老上访村,矛盾多、问题多,是当地政府的“老大难”。可以说,每一个穷村,都有自己穷的原因。所以,兼并村庄,主导村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村集体要有钱,有赚钱的主导产业,二是村领导班子要有胆识,三是村主要领导要有德,办事公正才能服众。正因为南山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