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妈祖什么模样? 台湾铁板天后宫拜的是少女妈祖

16岁的妈祖什么模样? 台湾铁板天后宫拜的是少女妈祖

来源:今日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44:31 

妈祖是因为搭救落入海里的父亲丧生;妈祖升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一千多年来,妈祖在人间救苦救难的传说不断,慈悲的形象,使得其神像塑造也一直是面容圆润的福态、不怒而威,相较之下,台湾铁板天后宫的妈祖就显得格外不同,这里的妈祖娘娘仍维持着16岁的少女容貌,这是其得道升天的传说时间点。

根据传说,妈祖本名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为福建莆田人,莆田湄州岛的妈祖庙,也因为位于妈祖出生地,获得领导地位。有了生就有死,一般普遍接受的说法,妈祖是在16岁时得道,当时她为了搭救遭遇海难的父亲而跳入海中,但不幸双双罹难,遗体随海流飘流到闽江口一带,莆田乡亲得知消息后,驾船来将父女俩遗体迎回,传说在此有了分歧。

有一版本是说,莆田乡亲迎回了遗体,但另一版本则说,妈祖示意留在原地,这个“原地”,指的是马祖南竿,临海的马祖境天后宫圣殿供桌前的妈祖灵穴,就是圣体所在。

如果以传说来推测,马祖境天后宫的建庙历史应有一千多年,但也因为是马祖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妈祖庙,其整修相当频繁,大约每20年就会整修一次,目前看到的庙貌也不过10年,外观宏伟有气势,可惜也失去了古老庙宇的气味。

据传马祖境天后宫及津沙、铁板、东引4座天后宫,都和海盗蔡牵有关系,都是由他起建或扩建。

铁板天后宫有140年历史,大约是嘉庆年间始建,现存庙貌为1919年重修,仍维持着马祖的传统庙宇建筑风格,封火山墙,两侧墙面高过屋顶,门前的龙柱还高过于门墙,非常特别。

不仅是外观有特色,铁板天后宫的妈祖娘娘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稍有年纪的长者面貌,这尊罕见的少女妈祖神像,吸引许多人特地前来参拜。

除了年轻的妈祖娘娘,铁板天后宫“庙中庙”的特殊格局也十分有趣,妈祖娘娘旁陪祀的土地公及威武陈将军,虽然住在妈祖庙里,但另有自己小小的家,会有这样特别的格局,有一说是因为庙宇规模扩大,小庙变成大庙,但仍保留原本的庙宇建筑没有拆除,也有一说这是特殊的神龛设计。


马祖的地名来自于妈祖,妈祖灵穴所在,使其在宗教界的地位格外不同,以妈祖做为观光卖点,当地政府特别在门前山辟建了妈祖宗教园区,园区内高29.6公尺的妈祖巨神像也成为马祖新地标。妈祖巨神像是以365块石块堆砌雕刻而成,有“日日平安”的意涵。

辟建妈祖宗教园区同时,当地居民在协助整理步道时,意外在巨型神像下方,发现了深埋荒烟蔓草中的门前山地下坑道,让这段参拜妈祖巨像的步道更添特色。

铁板天后宫的妈祖娘娘“未成年”,这尊少女妈祖神像
是以妈祖升天得道时的16岁年纪为背景雕刻。(记者王以瑾/摄影)
马祖境天后宫虽然说有千年历史,但多次整修,
已失去老庙的味道。(记者王以瑾/摄影)
马祖境天后宫大殿上的妈祖灵穴。(记者王以瑾/摄影)
铁板天后宫不华丽,也不堂皇,但因古老、简单而特别有趣。(记者王以瑾/摄影)
铁板天后宫庙中庙,旁祀的神明有自己的家。
铁板天后宫为马祖传统庙宇建筑,门前的龙柱还高过门墙,非常特别。
妈祖巨神像下方的坑道。(记者王以瑾/摄影)
妈祖巨神像高29.6公尺,为马祖新地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