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融合打造经济强省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45:3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此前,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两个国家战略的省份。“蓝黄”两大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大先机。今年是我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目前,“两区”的融合发展、错位发展、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以培育优势产业为抓手

推动“两区”发展,产业是重点、是基础。根据“两区”规划战略定位,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效生态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高效生态产业、绿色种植业等产业。今年将突出亮点和关键点,全力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在培育优势产业上实现率先突破。一是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沿海经济区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尽快启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28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集团和“高精新”中小企业。出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扶持政策,培育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方面,重点抓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的培育。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今年重点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100个循环经济项目。对上述项目,在立项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顺利实施。

抓好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

“两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来之不易,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对于“两区”高位发展、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抓重点、抓落实、抓协调、抓推进,务求尽快取得新成效。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对外开放、科技教育、生态环保等方面,研究制定推进“两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三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沟通,力争“两区”《规划》确定的83项重大政策和事项,今年完成13项、突破11项、启动开展39项、探索研究14项。四是全面落实与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已签署的10个“两区”部省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签署一批部省合作协议。五是加强对各市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做好与国家《规划》的对接工作。

抓好土地、海域综合开发

坚持海陆统筹、“两区”统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保护生态”要求,积极探索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高土地、海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一是做好土地资源的调查摸底。到目前为止,基本摸清了800万亩未利用地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现状及使用权归属。根据开发用途、开发成本、开发投资等情况,制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二是抓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尽快完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生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制定实施未利用地开发保护政策,启动东营、滨州两市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指标跨市域统筹使用制度,开展土地异地占补平衡试点,支持“两区”发展“飞地”经济。三是加大海域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加快修订海洋功能区划,力争年内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出台实施。编制完成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力争年底前获得国家批准。重点开发和保护5个岛群,优先开发37个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和有人居住的岛屿,在烟台开展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试点。

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是推进“两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把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加快建设“三个体系”:一是快捷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推进德龙烟等5条铁路、济南-滨州-东营4条高速公路和滨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烟台潮水机场、青岛新国际机场等机场的建设,抓好沿海港口68个在建项目建设;二是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5个平原水库、16个重点河道治理工程、15个大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和20个农田水利建设县建设。加大防潮堤建设力度,新建防潮堤50公里、改造和加固防潮堤45公里;三是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重大电源、电网、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特高压变电站、风电项目建设和原油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建设。

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今年重点加快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建立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合计成果转化基地、科教园区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青岛、烟台两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力争烟台市进入国家创新型重点支持行列。重视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两区”建设紧缺的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两区”建设起点高、标准高、任务重,投入大,要坚持多措并举、广开渠道,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一是管好用好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二是筹建和运营好产业投资基金;三是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落实好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签订的支持“两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四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依靠金融工作机制创新,广辟投融资渠道,确保“两区”建设资金需求。

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活动

加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围绕推进“两区”开放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全力组织好2011蓝色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和中国海洋博览会、第二届黄三角经贸洽谈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博览会。抓紧筹备高层次招商活动,广泛引进海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