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谢洋 已过六载

祭海谢洋 已过六载

来源:何丹燕 罗成   发布时间:2015-05-20 20:48:13 

面朝大海,螺号长鸣,身着传统服装的渔家汉子抒发着对大海的感恩,祈祷丰收和平安。

从码头、岸边、渔船到海坛。凭借其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祭海谢洋,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经过几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的洗礼,已经成为岱山一个独特符号。

每逢新船下水首航、鱼汛开捕、谢洋岱山渔民都要举行祭海仪式。而祭海仪式的具体程序都封存于老渔民的记忆中。

2005年,中国海洋文化节应运而生,从单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岱山人将祭海这一古老的民俗演绎成现代祭海谢洋大典。

初始的祭海谢洋大典较为简单,程序并不完善,但得到岱山渔民和群众的积极响应。

2006年,鹿栏晴沙新建了一座中国海坛,成为中国海洋文化节祭海谢洋大典的圣地,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祭海圣地。

2008年,岱山祭海谢洋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5月,“平安进万家”平安旗传递活动启动,通过传递表达广大渔民祈求平安、丰收、感恩之情。传递平安,传承海洋文化的平安旗,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6月16日,2011年中国海洋文化节祭海谢洋大典举行。全猪全羊五牲供奉龙王,渔家汉子们面向四海龙王图腾,虔诚朝拜,感恩大海……祭海谢洋的框架更加明显,程序更加固定。在传承祭海这一海洋文化的过程中,岱山人尊重历史、合理创新,这里上演着海洋文化的盛大聚会。

诞生时,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定位是传承本地海洋文化,给岱山老百姓一个欢乐的文化聚会。经过6年发展,它已经从民间自发式的祭海活动,成为岱山海洋文化的精品;从纯粹的渔民祈福出海平安、丰收的个体愿望,演变为传达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

海洋文化节已经成为岱山人的一个盛会,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也为更多人知晓。她已经成为体现和传承岱山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构成了海洋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承载着岱山人同舟共济、和谐共处的文化基因。

珍惜保护海洋、永续利用海洋、与大海和谐相处,这是海洋文化节的理念。在这个核心理念下,中国海洋文化节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一步丰富形式,发掘内涵,为自身存续注入有效活力,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课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