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储备货币还是幻想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20:59:2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世界银行表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在2025年前消失,逐步被一个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基础的三极货币体系取代。这个想法虽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还是蛮诱人的。很显然,定一个期限没多大意义。须知,一个国际金融系统并不能被强加于人,而是众多经济角色作出的众多决定的自然结果。不过,题为《新的全球经济》的报告的可取之处在于强调了一种趋势,即世界主要货币间的力量对比届时会发生改变。

美元在2010年底占了世界外汇储备的61%。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仍将是稳固的。美国债券市场(8万亿美元)的深度和流动性仍然是无可比拟的。美元很长时间里仍将是购买力的一个保障。即便美国的货币和预算信誉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而衰减也不要紧。美元仍被大家视为一种美国以外的全球交易货币。总之,各国中央银行不会允许抛弃美元,造成美元方面的恐慌。按照中国中央银行的估计,美元贬值10%就会引起相当于中国GDP5%的汇兑损失!此外,许多市场上的交易者深信,各央行都达成了“非正式”协议,以避免大量抛售美元。

至于说欧元,它尤其得到一些新兴国家央行的青睐(占了外汇储备的34%,10年前是17%)。但欧洲中央银行在利率方面的模糊立场和欧元区解体的风险(任何人都难以排除这种风险)使得欧元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其证据是,新兴国家的中央银行,尤其是亚洲的中央银行,开始喜欢轻债国家的“小型货币”,例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三年来,亚洲各银行十分审慎地购买本地区其他国家用当地货币计价的国债,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的国债。总之,这些“小型货币”已经占了新兴国家央行外汇储备的近4%。这样的货币多样化还会在未来几年中继续。

接下来是人民币。中国人希望让人民币变为一种参照性货币。这是他们最为翘首企盼的。从政治的角度说,这是要表示自己重振雄风。从经济的角度讲,这是要摆脱“美元陷阱”。然而中国很注意防止过高地估计自己,避免引起美元的垮台。它因此采取了“小步”战略来使自己的货币国际化。这种战略在于促进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逐步地使用人民币。比如通过一些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以发行人民币债券)来做这件事,或是同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央行订立互惠信贷协议。相反,在资本控制方面,中国当局仍然是很审慎的。它一方面对投机资本的进入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对中国各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使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承认的道路将会很长。最乐观的人认为,人民币从现在起到2020年可能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5%( 2010年底为1.3%)。相反,人民币会更快地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货币之一(但条件是建立起人民币期货市场)。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仍是幻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