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日本东北部发生的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创伤。虽然《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但是我国周边沿海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既面临着局地海啸的威胁,也面临着越洋海啸的威胁。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局地海啸最有可能发生在南海东部马尼拉海沟、台湾岛周边海域、琉球群岛,尤其是南海马尼拉海沟,这是国际公认的海啸潜在发生源地。”
据悉,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曾组织了几次环太平洋海啸演习,分别选择了3个海啸潜在源地(我国南海东部、日本本州东部、智利太平洋沿岸)作为假想海啸源。目前,这3个潜在海啸源已经有两个发生了大海啸,即
于福江表示,在海啸预警方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啸预警业务化单位,拥有专职海啸预警的海啸组进行24小时业务化值班。同时,还拥有自主研发的海啸预报、传播时间的数值预报模型,通过26万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分析预报海啸。从此次日本海啸到达我国的时间和波高上看,计算预报准确。
“如果近海发生地震,两分钟内就可以发出预警;而远海发生地震,可以在15分钟内发出预警。”于福江说: “15分钟的预警时间已经足够,因为远海地震引起的海啸,如马尼拉海沟如果地震,引发海啸会在3小时左右到达我国沿海,日本地震海啸,到达我国台湾东部沿海需4个小时,到达我国大陆沿海则需七八个小时。”
目前,海啸预警发出后,首先将发布给国务院以及省级地方政府,省级政府再通过市、县、乡镇、村层层转发至居民;海啸预警还会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向公众发布。通过政府渠道传送警报比较可靠,但环节较多;公共媒体渠道由于覆盖范围的限制,不可能覆盖所有沿海民众,针对我国海啸监测预警协调机制及海啸预警分发机制存在的问题,国家海洋局建议,国家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海啸威胁,并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海啸警报发送机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