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区域图。(资料片) 小石岛海岛一角。(资料片)

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育婴场”,丰富的海岛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威海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将再次入围“国字号”海洋特别保护区名单。
近期,国家海洋局将公布新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名单,威海市的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乳山市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通过了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专家评审。
记者采访了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将要新建的每个保护区特色和规划。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海管科工作人员刘鹏介绍,此前,威海市已经建有两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威海刘公岛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
历史遗迹沉淀的明珠
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美誉的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7%。岛上素以空气清新,冬暖夏凉著称,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威海市东部。选划区域内的刘公岛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岛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
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刘鹏介绍,拟选划的威海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依托刘公岛为核心,以海洋与海岛历史文化资源为主的海洋公园,面积为3828公顷。根据特别保护区分区要求,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将主要包括重点保护区、适度利用区、预留区及生态资源恢复区四个区域。其中较有特色的甲午海战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刘公庙、日岛历史遗迹保护区,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这座“海上明珠”也因凝重的历史文化而拥有着独特气质。
穿越回历史,当一切已成往事,留给我们的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遗址以及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文物古迹,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为威海,为刘公岛写下厚厚的注脚。
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除了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外,保护区内也因海洋资源丰富赢得了专家们的青睐。由于濒临烟威渔场,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潮间带和15米等深线以下的潮下带,便有200余种生物。刘公岛及临近岛屿周围近岸海域密布鼠尾藻、马尾藻等藻类,种质优良,群落生态稳定而优异,是难得一见的藻类资源宝库。
据介绍,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生态与资源恢复区主要为刘公岛西部海域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面积1816.4公顷。
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刺参海胆的育婴场
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位于威海市西北部,在小石岛及其邻近海域。面积为3069公顷,其中海域2954公顷,陆域115公顷。整个保护区内无大工业园区,因此自然属性改变较小。
刘鹏介绍,生态保护区主要保护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生长环境和种质资源以及海岛资源。保护区面积为1436公顷,适度开发利用区主要包括影视城文化旅游区、海水浴场休闲区、小石岛旅游观光与休闲渔业区等7部分,面积约为389.3公顷;资源恢复区计划包括渔礁保护区与海水增养殖区两个部分,面积1240公顷;预留区将包括涝台河入海口处与第一海水浴场排污口入海口等两部分,面积为3.7公顷。
在对国家级刺参原种场环境的保护中,除了加大海洋环境监测监控力度外,也着重保护刺参原种的种质,保护区内严禁引进其他品种的海参和其它海域的刺参。海上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需要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时,必须提前进行专家论证。
得天独厚的海岛资源,主要是无居民海岛,岛上基本维持原始状态,将要加强海岛及周围岩礁的保护,不改变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不进行开发经营性活动。
乳山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特别保护区
底栖贝类的栖息寓所
塔岛湾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乳山市近岸海域。塔岛湾东部有银滩旅游度假区,西侧有大乳山旅游度假区,保护区位于乳山市塔岛湾水深在0m~6m之间的海域,总面积1097.15公顷。
塔岛湾是一个半封闭型的海湾,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水质环境条件。刘鹏告诉记者,丰富的浮游与底栖生物,为湾内底栖贝类和鱼虾蟹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这是乳山贝类的主产区,也是很多渔业资源天然的产卵场、索饵场以及中国对虾、梭子蟹、海蜇的增殖放流场。可以说,这是多种贝类繁衍栖息的优良场所。”
特别保护区主要保护西施舌、中国对虾等栖息、繁衍地,促进这一海区西施舌、中国对虾等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特别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塔岛湾的渔业资源、底栖生物栖息地及增殖放流场,也可以用于贝类、中国对虾等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和生产,提供良好的寓所。刘鹏介绍,除了重点保护大批海洋资源外,在保护区附近还将设滨海旅游度假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