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霖:明确目标 推进海上搜救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2:47 

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15时,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全国海上搜救大会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李盛霖]:推进海上搜救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以进取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实现"十一五"后三年的海上搜救工作目标和2020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到2010年的工作目标是:重点水域的监管和救助能力明显提高,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海上人命救助成功率保持在93%以上;距岸50海里内重要海域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50分钟,内河主要通航水域的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四区一线"和沿海主要港口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达到500吨。

2020年奋斗目标是:以我国沿海和长江干线水域为重点,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水上险情可实施有效、快速救助,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根本好转。海上人命救助成功率大于95%;距岸50海里内重要海域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内河主要通航水域的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沿海水域和内河主要通航水域的重要航段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达到1000 吨。

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海上搜救体制,实现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认真执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功能齐全、运转协调、反应灵敏、指挥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地方各级水上交通安全主管机构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反应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落实应急反应工作经费,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内陆地区要抓紧解决湖泊、库区等旅游区的遇险通信手段,确保通信畅通,有险报得出、接得到。

组织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加强立体救助力量建设,提高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救助能力,推进重点水域的设施布局和装备优化配置,加强沿海港口、长江干线水路交通应急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巩固和深化部门间的合作,提出搜救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探讨解决搜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协调重大行动,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履行好职责。

(三)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序地参与海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广泛宣传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规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搜救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海上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特别是内陆地区逐步建立自救、互救和海事救助相结合的应急反应机制。在水上旅游密集地区,倡导地方建立港航企业行业间协会或个体船舶运营联盟,建立轮流值班待命的新型互救模式。健全完善搜救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搜救的积极性。

(四)提升水上应急工作科学管理水平,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把握水上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加强各级应急预案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预案所具有的应对事故和预防事故的双重作用;加强对水上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估,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对水上安全重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治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海上救助效率和水平。加快三级搜救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整合海上搜救指挥系统平台,建设运行海事应急辅助决策指挥系统。通过船舶数据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海洋信息查询系统等,加强船舶海上险情报警核对和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体系的运用。不断强化搜救漂移模型(人、船、油污)、无线电定位等海上搜救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海上搜救领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六)全面开展海上搜救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在搜救领域的沟通和合作,推动与周边国家签订搜救合作协议,加强两岸三地间搜救合作,并建立良好的国际搜救合作关系。大力宣传我国在搜救领域、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积极参与国际水上应急救援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海上搜救工作水平的提高。

同志们,做好海上搜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不断推进我国海上搜救工作迈上新台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