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渔者

上岸渔者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1:51 

这是中国最大渔场中的一个小渔村。

近海渔业资源的逐步枯竭和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以保护渔业资源为目的的规范化捕捞成为必然。而传统渔业从业者们则开始寻找新的生计。

根据最新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将大力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便是海洋服务业的重点之一。

在保护海洋环境,增加海洋渔业资源的同时,舟山也正积极引导促进渔民转业,渔业转型升级。

张飞英待在家里,即便不听天气预报,也能提前知道什么时候台风要来。

因为家门口百米开外的那片乌石滩,早就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是当地世世代代的老渔民传下来的民间经验。

张飞英的父亲就是个老渔民。在过往的那些日子里,当乌石滩发出轰鸣声,她就会对在海上漂着的父亲,特别牵肠挂肚。

不过,对张飞英来说,这样的经验现在多半已成了她和食客们聊天时的谈资。

早在几年前,她的父亲已不再以打鱼为生。张飞英开了家客栈,取名叫做渔夫客栈,爸爸也就成了她的帮手。

A 爸爸的故事

1

爸爸张全元,59岁,是个捕了30多年鱼的老渔民。

海边的人,好像生下来就会捕鱼。他们能够分辨一层层不同颜色的潮水中哪种鱼最多。

可作为老一辈的渔民,捕鱼注定是件辛苦的事。用老张的话说,渔船没有任何机械动力,吃这碗饭得全凭力气和运气。

老张第一艘渔船,便是条木帆船。他有过10条渔船,其中有不少是和别人合股的。

木帆船当中一根桅杆,有风升帆,无风摇橹。但最吃力的,还是拉网,一般要拉两三个小时。

老张说,那时候,他们至少是两条船一起出动,每条船上各有4个人,分别站在船沿的一边拉网。

低端的作业方式,造就了他们那辈渔民们手大、嗓门大的特点——摇橹要花力气,撒网、拉网都要力气,拉网时还得一起扯嗓子起劲。

等使上机械船时,就不用两条船出动了,一艘船上的人也不需要这么多了。这时,不用再人工拉网了,机器都能搞定了

但险情,仍是无法避免的。

这样的机械渔船,相比货轮显得很渺小。大雾天里,他们有时刚撒下渔网,货轮一经过渔网便破了。在老张记忆中,还有过小渔船因此被撞沉的经历,是他们船上的人救了落水者。

即便这样,老张对过去还是很兴奋。

因为海里的鱼那时候还很多,一网下去,指不定上百吨的船也装不下。

2

现在,渔民的捕捞量远不如以前了。老张说,最近几年,他们村里有的渔民一年下来,连柴油费也亏进去的都有。

可以佐证的一项统计显示,1997年,海洋捕捞生产吨鱼的柴油成本仅为2365元左右,2008年却达到了4770元,同比增长了一倍。

这是什么概念?有说法是,这项支出从其占总成本的50%到占70%能不能赚钱,有时候要看运气了

捕到的鱼少了,老张也反思过。他说,海洋环境一定发生了变化,不然为什么现在连捕鱼探测器都有了,鱼却越来越难捕了?

这一点也不假。去年媒体就曾报道,2009年的浙江近海海域体检检测报告显示,浙江近岸海域中,6420平方公里的海域已处于轻度污染;5800平方公里的海域处于中度污染;11970平方公里的海域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的海域面积之和,已占浙江省近岸海域总面积的57%,比2008年又扩增了10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业方式的变化,也在加剧渔业的衰退。

渔民们用的渔网越来越细,再小的鱼虾,一网下去想挣脱都难。而捕鱼探测器的出现,更提高了捕捞的精确度,繁殖速度都赶不上捕捞速度了

老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

原本的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的大批海域(渔场),以及渔船停泊港湾等,正在被变更为港航用海和航道等,渔业捕养空间也在因此大幅缩小。

鱼难捕了,老张选择了退役不再做渔民。

B 女儿的故事

1

女儿张飞英的渔夫客栈,不是香莲村的第一家渔家乐,它也并不完全靠着海岸线。但她是村里开得最成功的一户。目前4星级的仅此一家,5星级的还没有出现。

在那里开渔家乐,主要依托的就是乌石塘景区。

每当有新的食客过来,她会不厌其烦地跟对方说那片乌石滩的故事。

这个故事,总是以台风如果要来,它会提前轰鸣开始。乌石滩为什么这么灵验?那是因为相传,它是乌龙的化身,而乌龙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

有一天乌龙不耐寂寞,离开龙宫出去玩,却不料遇上了一群鲨鱼精——鲨鱼精听说吃了龙肉可以成仙。

最后,在渔民的帮助下,乌龙化险为夷。为了报答,乌龙留了下来,化身成了乌石滩,立志守护海塘,那些乌石就是乌龙的鳞片。 她说,一旦大风将至,乌龙便会抖动龙鳞,并高声鸣叫,提醒渔民们赶紧归航。

这样的传说,游客们爱听。

张飞英把乌石滩也看得很重。乌石滩,离她家就百来米路,但她的客栈里用的每一块鹅卵石,都不是取材于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