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湾试种红树林治污清淤抗海啸 面积已近10亩
“这是2009年4月19日开始种下的,现在刚满两岁。”在海口万绿园旁边的龙珠湾,沿岸一公里多的试种红树林如今已经初见成效,经过技术人员两年的精心培养,原本的臭水里已经种植成活了一片“净污”林。近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钟先生表示,如果能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对直排污水净化,市民也不用忍着臭气逛万绿园了。
初衷 为治污试种红树林
“在广东,由于在海边种植了大片红树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又深又臭的淤泥和臭水得到净化,因此海口也想通过种植红树林来净化周边海域的环境。”钟先生说。
经林业部门调查,发现龙珠湾一带正处于淡水和海水交汇处,并且以前就有红树林生长,初步评估这里的环境适应红树林生长,于是海口林业部门及大学生志愿者一共40多人,于2009年4月19日在万绿园东侧龙珠湾入海口处的滩涂上种植第一批2000株红树林。随后2年间,红树林陆续又补种了几十次,目前,已经成活的长势良好,还开起了淡粉色的花。
功效 生态治污还可以抗海啸
虽然种植红树林困难重重,但现在也成活约70%到80%,证明在龙珠湾是可以种植红树林的。钟先生说,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促淤造陆、为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等好处,更有净化污染的作用。如果能处理好排洪、渔船停靠等相关问题,在此大片种植红树林,不但可以大大改善海口海岸景观,同时也将找到一种最节省人力、物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物治污方法。
不久前,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红树林还具有碳汇能力,即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并且比热带雨林高3倍,这对净化空气非常有好处。此外,红树林的抗海啸能力在东南亚海啸中也让世人刮目相看。研究人员发现,海啸过后,有红树林的地方,陆地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没有红树林的地方,陆地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据广东省的经验,6公里的红树林与1公里的防潮堤造价相同,但防潮堤仅可以使用十年到几十年,而红树林却可以发挥作用数百年。
目前,为了推广红树林,让红树能在普通的沙滩上种植,技术人员已经在三亚进行相关试验,如能重现“海上森林”,红树林将可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站好“海上绿色卫士”的岗。
担忧 市民、渔船破坏多
钟先生告诉记者,速生树种一般在清明前后至6月期间的造林季节种下后,只需要3到4个月就可以长根四五十厘米,根深可达20厘米,此时抗风性增强,只要能度过9、10月份的台风天气,红树林就基本可以成活。同时,技术人员也会通过竹竿加固等方式来帮助红树苗抵抗风浪。
但令人担忧的是,除了来自台风、海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龙珠湾一带的红树林还受到了不少人为破坏。在靠近外海一带,由于人为活动较多,一些刚种下的红树苗被踩坏或拔掉,加上外海风浪大,技术人员不得不加大补种次数和数量,但这一带的红树林成长依然较慢。而在靠近内湾一带,风浪较小,红树成长环境较好,但却有不少渔船在此停靠,船绳系在滩涂上,但涨潮时,船只随风摆动,船绳不停拉扯,也会拉断、扯坏红树苗。
12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龙珠桥附近看到,停靠的船只约有20艘,而在船只停靠较多的地方,原本已经种下的红树苗大多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光光的滩涂一片。据钟先生说,到了台风来临前,还有不少大船也会来此停靠,有时大船就有10来艘,对红树林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