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马敬环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2:50 
“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将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沿海地区淡水严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明确指出天津要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到2010年天津海水淡化生产能力将达到1.5亿吨以上,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20亿立方米以上。可以说,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又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长远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大规模海水淡化所产生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一、固废物的排放问题。据《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水体为重度污染,尤其是铅、汞、砷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海水淡化、制盐和盐化工产品提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重金属,目前固废物主要用做围海造陆的吹填土。这将对近海海域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海水中过量重金属除直接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外,还由生物体富集和食物链传递,通过海产品进入人体并造成危害。
二、海水淡化后浓盐水的排放问题。海水淡化排出大量的浓盐水,其含盐量高于海水一倍左右。国外海水淡化厂排放浓盐水时,通常是把浓盐水引入大海深处,让浓盐水与天然海水自然混合,以解决浓盐水区域性污染问题。但渤海近海海滩地势平缓,且水深较浅,海水交换能力较差,不具备向深海排放条件。渤海主要生物生存适宜盐度的上限是33‰~36‰,当盐度超过40‰时,一些生物将会死亡。因此,如果把浓盐水直接排入渤海湾,必将影响渤海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例如,一个日产10吨的海水淡化厂,如果连续3日直接把浓盐水排海,8平方公里的海域盐度将提高20%,连续排放30日,造成盐度提高20%的海域面积就将达到23 平方公里。
三、排放废水的温度问题。利用电厂余热进行淡化、制盐及盐化工产品的提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废海水中的热能会使局部海域水温升高,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从而产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水水温的升高还会使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例如,自1980年以来,渤海赤潮频繁发生,周期越来越短,面积越来越大。迄今为止,赤潮总数超过300次以上,其中最长的一次竟持续了72天。对于渤海海域,赤潮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但2006年10月22日~11月5日,河北省黄骅附近海域发生了近1600平方公里的球形棕囊藻赤潮。赤潮发生在10月末,且生物种类为棕囊藻,这种现象为近年来首次出现,可见排放废水的温度问题不容忽视。综上所述,海水淡化过程中固废物、浓盐水的排放和排放废水的温度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建议:
一、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消减海水淡化环境影响技术的科研支持力度。建议结合国家863计划,由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开展针对海水淡化过程中三废治理问题的技术研发工作,针对不同废弃物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研究并推广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添加剂,采用循环经济的方式进行海水淡化中的浓盐水综合利用,开展海水利用规划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对于治理三废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可将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按比例分摊至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的各生产环节中。
二、尽快制定统一标准,使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海水淡化是新兴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特别是在海水淡化、制盐和盐化工产品提取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标准。建议对于排放的浓盐水应做到重金属及有毒元素含量不超标,最低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盐含量不高于当地所取原海水指标;排放水水温不高于27℃。从源头上控制大规模海水淡化对渤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从整个渤海角度对海水淡化工程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根据渤海地区的水资源需求量,结合陆域淡水资源分布,合理安排区域的海水淡化工程布局。积极开展对渤海的海水淡化总量研究,从整体和分区两个层面研究渤海海水淡化可承受的总量,同时结合工业、生活、生态等功能的海岸线利用规划,优化布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