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黄海,是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枢纽城市、连结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面向东北亚地区的窗口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领军城市。烟台现辖4区、1县、7个县级市,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保税港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2万。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烟台气候温和,风光秀丽。美丽的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的传说,使这里自古就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这里有「海上仙山」的长山列岛、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全真派道教发源地昆嵛山、中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牟氏庄园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有星罗棋布的温泉、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是理想的观光休闲胜地。
北方开埠、开放名城
1861年,清政府开辟烟台为通商口岸,烟台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翌年设立的「东海关」,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随后,英、美、日、德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设立领事馆,烟台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埠。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先后与美、韩、日、俄等11个国家的17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
上世纪80年代,烟台成为全国14个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被世界银行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是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中国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的固定举办地、APEC经贸活动的重要举办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58.5亿元,增长14.1%;完成税收收入515.2亿元,增长24.4%;地方财政收入237.8亿元,增长25.7%。经济综合实力居山东省第2位、全国大中城市第20位。「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121个,实际使用外资51亿美元;兴办境外项目112个,投资额4.5亿美元,年均增长69.4%。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37.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
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加工4大支柱产业和汽车、船舶、电脑、手机、葡萄酒、新材料、新能源等10大产品集群。
截至2010年,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烟台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20亿美元。美国的通用汽车,日本的三菱、三井物产、伊藤忠,德国的汉高,法国的道达尔,韩国的现代、LG、斗山、大宇造船、GS,台湾的鸿海集团等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在烟台投资。今后一段时期,烟台市将继续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领域,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烟台是著名的果蔬之乡,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葡萄等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北纬36度水果生长带穿越烟台,使烟台成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这里还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中国葡萄酒近一半产自这里。1987 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局正式命名烟台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烟台地下矿藏丰富,菱镁矿、钼和滑石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享有「中国金都」的美誉。
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
烟台交通便捷,有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蓝烟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以及烟(台)大(连)铁路轮渡构成了烟台的铁路动脉。全市现有港口10处,其中有6处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烟台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并开通了烟台至洛杉矶和阿姆斯特丹的货运航班。
方兴未艾的蓝色经济热潮
烟台濒临黄渤两海,拥有90公里海岸岛岸线。2010年,烟台市港口吞吐量成功跨越2亿吨,临港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目前,作为半岛核心城市的烟台正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全力构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有影响力的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基地、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