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推进黄蓝经济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国家战略推进黄蓝经济区域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要求,提出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落实扶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黄蓝经济区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东营跨越发展率先崛起。
《实施意见》指出,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与蓝色经济区,区域相同、内涵相容、目标一致、政策叠加。实施黄蓝两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要求,全力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速构筑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率先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担当起主战场的重大责任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全国宜居创业城市。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考虑资源承载能力,按照海陆统筹、由陆及海、梯次推进、一体发展的原则,科学开发海陆资源,培育海陆优势产业,优化提升战略布局,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总体开发框架,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转方式调结构,以六大主体产业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基础设施等体系,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的支撑能力。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搞好海陆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增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推进海陆城乡统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以油地军校统筹、海陆统筹、城乡统筹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建成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特色新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教育、就医、文化、就业、社保、住房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安定有序。
《实施意见》强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1年市级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以后每年市级财政都要有所增加,采取补贴、贴息、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典型示范创建、生态环境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和考核奖励等。实施用地用海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金融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黄蓝《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严格规划审查,各级各类规划都要主动与黄蓝《规划》搞好衔接,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性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和完善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和决策部署纳入年度重点督查范围,建立督办督查和通报制度,健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黄蓝《规划》和本《实施意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目标体系,并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