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斌:发展海洋经济 打造产业集群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汤乙清   发布时间:2015-05-20 21:10:32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接受记者采访。

近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贵斌,就海洋经济发展等热点话题接受了新华网山东频道记者专访。

记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31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国家为什么要把"海洋经济"提到如此的高度?

郑贵斌:海洋经济之所以提高到国家战略与规划的高度,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海洋经济发展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使然。海洋经济既是水体资源经济,又是产业经济,还是区域经济。进入21世纪,海洋经济登上产业发展大舞台,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1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高于同期国民GDP增长率。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据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依托高新技术的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增值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沿海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其次,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命题。我国今后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科学发展为鲜明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海洋经济作为新型经济体系,其新兴海洋产业最大特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对转方式意义重大。海洋高新技术逐步产业化是集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商品化生产于一体的,它的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内在扩张、超级放大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推动,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望尘莫及的。海洋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推动,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能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高科技与海洋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的重要领域,自然成为国家"十二五"时期突出主题、把握主线的的现实选择。

再次,发展海洋经济是放眼全球发展的重大使命。开发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恶化以及对资源、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世界各国都出台了面向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加大了专属经济区的管辖和开发。顺应世界发展大势,规划全国海洋国土,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成为必须认真履行的历史使命。制定海洋经济战略是捍护我国海洋主权和享有海洋利益的实际行动。

总之,把海洋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规划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区,是从我国国情以及沿海区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利用、产业发展与区域协调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记者:山东、浙江、广东都在打"海洋牌",您认为山东省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山东又该向浙江、广东学习什么?

郑贵斌:鲁浙粤都是沿海重要省份,都是海洋资源富集区,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各自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打好海洋经济牌,对各自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国家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也至关重要。去年7, 鲁浙粤一起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极大地推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是山东的经济特色之一,发展蓝色经济山东占据先机。山东有区位、资源、科技教育、产业基础四大优势。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层,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明显,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浙江,濒临东海,地处长三角,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向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正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跨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10,并在港航物流服务业、船舶工业、海水利用业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其中,2010年宁波-舟山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综合港、第六大集装箱干线港,在全球沿海港口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浙江后备资源丰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均为全国第一;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丰富,可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东海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浙江在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方面有很多亮点,如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依靠民资发展海洋经济,等等,都很精彩。

广东地处南海,有紧靠港澳发展优势,海洋资源丰富,2010年广东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17%,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绩喜人、亮点纷呈,呈现出增长快、结构优、效益高、充满活力的良好态势。广东依托自身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加快了海洋综合开发,形成了粤东、粤中、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多个经济增长快、外向度高、富有活力的海洋经济重点市。滨海旅游业等发展也很快,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极大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和全省经济的发展。

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向浙江、广东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们战略指导、观念创新、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方面的经验。山东发展存在以下不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海洋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综合管理和海陆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等。要通过学习借鉴,找出差距,弥补不足,确立敢试敢闯意识和劲头,大胆创新,为建设海洋强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之一。

记者:经济区最主要的是产业集聚,产业的选择和产业链条的延展,以及产业的升级,您认为山东在产业集聚、选择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郑贵斌:应特别注意产业集群、产业集中、产业集约、产业联动、产业升级、产业优化这样一些关键词,努力用这些理念指导产业选择。

按照蓝色经济区规划,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高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品牌产业,对经济发展相关性强、带动性大的产业应科学选择促进发展。从山东实际出发,应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记者: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您认为山东省的内陆城市该如何定位 "海陆统筹",抓住和共享蓝色机遇?

郑贵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鲜明特征是海陆统筹的新型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统筹方面迈进了一大步。规划特别突出联动发展理念,第一次在规划中提出主体区与联动区,通过主体区联动其他地区发展。由于规划中明确提出主体区与联动区,把主体区以外的区域作为联动区,事实上,蓝区规划成为整个山东发展的规划。因此,整个山东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是主体区的发展机遇,也是联动区的发展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通过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促进以蓝色产业为纽带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推进海陆交通、产业等一体化进程,实现空间资源的再整合。在沿海城市重点发展临海产业,使之成为海陆产业一体化的物质纽带。通过临海产业,把海洋资源的优势由海域向陆域转移和扩展,把海上生产同陆上加工、经营、贸易、服务结合起来,拓宽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扩大经济容量,使这两个区域在整合陆海资源、产业、经济,统筹海洋、沿海、涉海、海外经济发展,实现在陆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作为中国的这样一种海陆统筹发展示范区建立的。

山东的内陆城市要努力搞好战略对接、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措施对接。抓住港口这个接口、产业这个纽带,紧盯规划中的布局、产业和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努力做好对接和融入的大文章。联动区一定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深化改革开放,在联动协作中实现伴随性经济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统筹。

记者:请您谈一下,"十二五"目标完成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郑贵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宏伟的,人们的确有着许多新期待。

我认为,蓝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出台,本身是海洋意识的大觉醒,基本国策的大突破,思路创新的大战略,空间拓展的大规划,权益维护的大行动。蓝区建设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国家各个部门大力支持,各地积极性十分高涨,“群龙闹海”局面已经形成。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五年的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一定会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2015年,山东的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5%以上,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定会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一定会对创造新的海洋文明,推动全国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