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郑贵斌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33 

观点摘要:

——海洋经济作为海洋资源经济、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其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具有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区域性强、综合性浓的特点。

——海洋技术、海洋知识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而且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重要载体。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是传统海洋开发技术无法比拟的。

——人类在海洋开发中,行为主体因利润诱惑,在被视为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的利用上,必然选择过度开发与牺牲环境质量的做法,行为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情况大量存在,导致海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政府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责任,应当在干预外部不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新兴产业开始形成群体,并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遍及经济活动各方面的海洋产业相关经济活动,海洋经济成为综合性的复杂经济体系。

——由于海洋开发的深入,海陆关系越来越密切,海陆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经济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构筑陆海一体发展格局就显得十分重要。

——促进海洋经济大发展、上台阶,必须要树立集成创新意识,实施集成创新。

随着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展,海洋经济在经历了以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后,跨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陆一体的,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基本内容的系统整体协调发展阶段。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使海洋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实现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海洋经济增长的趋势、特点,遵循其规律,积极拓展发展的新途径。

一、大力发展海洋知识经济,努力挖掘新的增长源泉

海洋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增长必须依赖海洋开发知识和高新技术。近些年,现代高新技术用于海洋经济开发领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高新技术的支撑。以海洋探测、深海潜水、海底机器人、海底采掘、海水淡化、海底潮汐发电、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为标志的海洋高新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遥感、激光、材料、海洋机械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成果被迅速应用于海洋开发,从而使以这些高新技术为产业技术基础的新兴产业不断兴起。海洋技术、海洋知识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而且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重要载体。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是传统海洋开发技术无法比拟的。

今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将在海洋高新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这将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随着这些高新技术不断用于海洋经济的开发领域,技术、知识资源将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

由于技术、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要经历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演进过程,所以我们要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运作的各个环节加快转化和演进。首要途径是按高新技术发展的规律,并借助一系列的外生政策推动,加快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其次是按照产业演进成长机制和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借助一些新兴手段,例如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等,迅速实现产业的集成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以求进一步扩大增长源泉。

二、积极构建海洋循环经济,切实打牢增长基础

从海洋资源开发的整体看,人类已经突破了按海洋自然规律或海洋经济规律办事的传统局限,扩展到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海洋开发中实现海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

人类在海洋开发中,行为主体因利润诱惑,在被视为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的利用上,必然选择过度开发与牺牲环境质量的做法,行为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情况大量存在,导致海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种对海洋资源的过度索取,已经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责任,应当在干预外部不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政府要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或其他方面的约束,对海洋环境资源加强管理,既要考虑行为主体对环境资源提出的各种需求的相对合理性,又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管理要求。

由于海洋环境资源是共享资源,各行为主体都应有提高环境质量的责任。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建设,围绕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一致的生态化大产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和循环利用上做文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群,强化增长的引擎动力

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集群发展的结果。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新兴产业开始形成群体,并进入快速成长期。

沿海旅游、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造船、海洋增养殖等大部分新兴产业已度过形成期开始进入成长期,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海洋化工、海洋石油、海洋药物、采矿、信息服务等已经起步,正孕育着激变,发展前景看好。

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益扩大。以海洋资源开发生产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在继续增长,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更为迅速。随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遍及经济活动各方面的海洋产业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海洋调查、勘探等基础活动,海洋教育、科研、开发等科教活动,海洋环境监测、治理等环保活动,海洋市场、融资、救助、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活动等,海洋经济成为综合性的复杂经济体系。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产业政策上,我们应努力优选战略产业,积极培植新的长远增长点,从而带动海洋经济的长足发展。据有关专家对海洋各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业贡献等方面的分析,滨海旅游、海水利用、海洋油气、海洋能源、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科研教育和综合服务、海洋生物工程应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对待。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这些产业上去,投到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去,使产业结构在动态发展中优化,在前进中升级、提高。

另外,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上,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搞好海洋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必须鼓励产业园区的多样化发展,大学园区、产学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工业园等都应积极探索。

四、建立健全海陆一体机制,再挖板块增长潜能

海洋经济不仅是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空间变化与空间组合的结果。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由于海洋开发的深入,海陆关系越来越密切,海陆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经济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需要有强大的陆域经济做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只有在与陆域经济的互补、互助中才能逐步消除和解决。陆海一体将使技术、资源、人才、资金得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在各种要素的组合过程中,空间选择范围扩大,要素组合更加优化。

海洋资源优势只有在与沿海陆域经济联动发展中,在与全国的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中和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所以,构筑陆海一体发展格局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去,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束缚,陆海分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沿海城市经济圈的崛起,使我们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只要我们统筹海域与陆域的发展,统筹海洋开发的国内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海陆一体化上多做文章,对现存的经济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海洋经济就一定会产生最佳的配置效益,取得更大增长。

五、努力实施集成创新发展,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传统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外延式、粗放式发展。扭转这种增长方式,实现集成创新发展是科学的选择。海洋经济既是水体资源经济、海洋产业经济,又是区域经济的三重性,要求海洋经济必须整合这三大系统,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配套、集成创新发展。

集成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系统的整合和创新过程的协同。从创新系统来看,指的是海洋经济创新系统创造性的融合、互补,形成有机系统,促使系统整体功能增强,以产生规模效应和群聚效应;从创新过程来看,指的是若干创新要素匹配、协同、协调的创新过程,以达到系统整体演化的最优化。

海洋经济集成创新强调的是,在创新发展要素复杂且分离的条件下,创新要素要实现匹配、整合,创新过程要注重群体性、系统性,形成一种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创造性融合的有机整体,形成1+1>2的创新发展效果。这一思路是对传统思路的挑战。以往的思路多为单目标和单项突破,往往难以避免目标的单一化,很难形成集聚效应。主要指标多以产值增长为主,注重增长,忽视发展。在实施创新举措时,也往往配套不够。促进海洋经济大发展、上台阶,必须要树立集成创新意识,实施集成创新。

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变革环境中,只局限于单一或某几个方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复杂性、科学性和系统思维的指导下,适应发生巨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环境,采取集成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整合创新,这样才能显著增强海洋经济进行持续变革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活力的、有较强竞争力和优势的经济类型。在全国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海洋经济也应积极调整创新模式,转变粗放增长方式,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合力与动态协调,努力走集成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郑贵斌,山东淄博人。山东社科院副院长,资深研究员,省海洋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攻海洋区域经济学,重点研究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管理。

2005年3月9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