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古盐田

来源:海洋世界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1:22 

尽管它没有华丽的外衣,却走过了千年历程。
每次去海南,我总会想到洋浦古盐田,奢望站在那片神奇而殷实的海滩上,与7300多个晒盐石槽唠唠如烟的往事。
于是,我刻意选择了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想,只有置身于炎炎烈日中的古盐田,才会体验到“煮海为盐”劳作的甘苦。
那些散落于海滩的晒盐石槽,则用一种苍老的目光注视着我。默默无语间,我的奢望与梦想走进了现实。
眺望着这一片面积多达700余亩的古盐田,眼前出现了一对上年岁的老盐工,正沿袭着古老的晒盐工艺劳作。正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了祖辈的光荣与梦想,把世界最古老的海滩晒盐场,留给了我们。
征得老盐工同意,我走进了古盐田纵横交错的石径,试图寻找到它的千年足迹……
老盐工说,1000多年前,一群来自唐末年间的谭姓家族青年,从福建莆田南下渡过琼州海峡,在海南一个名为洋浦的地方起灶制盐。有一天,他们的长兄谭正德到海边查看起灶地势,无意中发现:那片浅海滩上的石头经过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后,竟留下一块块银花闪现的盐!
往日在海边支大锅煮盐的谭家兄弟,从中获得灵感。他们因地制宜,凿石为槽,盛放海水,借助海南的烈日暴晒,坐收晒盐之利。从远方跨海迁徙而来的盐工们,一改往日“煮海为盐”的传统制盐方法,以石槽替代铁锅,借海岛烈日开创了日晒制盐的先河,并为定居的地方取名“盐田村”。
此后,他们在实践中改进了制盐方法: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上浇海水过滤,制成卤水再晒盐,产量大增。清代乾隆皇帝闻报后,还曾御书“正德”二字,赐给盐田村的谭氏兄弟。据说,目前盐田村还有40多户盐工。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传统的工艺在此以晒盐为生。他们晒盐、收盐、卖盐,用获得的收入支持着日常生活。如今,盐田村延续千年的砚式石槽制盐工艺,已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的千古奇观。
然而,老盐工却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家中的盐田是祖传下来的,但随着洋浦开发区的建设,盐田村的盐工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不愿守候这片盐田,而选择外出打工。
我想,盐工的后人自然有选择谋生的自由。但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古盐田,不正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吗?
望着黝黑而光滑的盐槽,那一定是千年磨砺的记忆,也一定会成为世世代代盐工浇铸的丰碑。
千年古盐田,又让我从现实回归梦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