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淘老古

吃鱼淘老古

来源:舟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2:33 

老伴上街买年货回来,进门就唠叨开了:“这年头鱼真的吃不起了,现在买一斤,老早有一担好挑。”她还重复着说:“以前二角多点一斤的带鱼,现在是二三十元,相差一百多倍啊!”宁波出身的老伴所淘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婚嫁过来后的老古,而在舟山长大的我对吃鱼的往事还有更多的记忆。
1
早年由于交通运输不畅和没有冷库,我们舟山又是全国第一大渔场,鱼货大部分现捕现卖,供大于求现象十分突出,这为我们吃鱼人带来了口福。我们山岙里家家都有山,有山就有树,因渔船烧饭用柴爿,我们从山上砍下木柴,顷刻就能从停在岙口的渔船上兑回满担的鱼货。正是:渔民多鱼,农民缺钱,柴鱼调剂,两厢得利。每年春汛时节,农家门口的竹笠甚至屋顶上晒满了大黄鱼、墨鱼鲞。
上世纪60年代初,政府还把多买鱼货视为爱国行动,我记得有次我家购买20斤“爱国带鱼”(平价)得到了一斤油票的奖励。但舟山毕竟人少鱼多,还是有不计其数的新鲜鱼货烂成垃圾。金塘供销社曾连续多年到嵊泗渔区设立调运烂鱼的临时工作组,按田亩面积分配给生产队喂庄稼。 1963年6月,我被生产队派去嵊泗县小洋山,与柏树湾生产队合伙一次就装来烂鱼12吨。当年农业生产队的肥槽里都贮存着烂鱼或墨鱼肚,有些社员把新倒的墨鱼蛋捏出来清洗后食用,如今还留在老人们的记忆深处。
2
上世纪60年代的冬季带鱼汛时,当我们在气象预报中收到大风警报后,立马三五合伙租船带米赶在暴头前去沈家门,向在那里避风的福建渔船上去兑“钓带”,因为他们的“钓带”不但条子特别大,而且由于刚刚离水,条条笔挺,银光闪闪,一斤大米能换两斤或1.8斤“钓带”,其质量与普通“网带”不能同日而语。
尽管“钓带”那么抢眼,但兑鱼现场的风险却很大。风暴天里的沈家门港万船云集,沈家门与鲁家峙两岸里三层外三层的抛满了渔船,中间只留一条“脚纱”(比喻旧时妇女裹脚布)水道,无数的机帆船在这条“脚纱”弄里穿梭,我们的“豆壳船”不敢扯篷驾驶,只是提心吊胆躲躲闪闪地摇着橹“爬行”,为的是防“船吃脆瓜,人换生肖”。
1964年12月28日,这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中午,我们正寻觅交易对象时被一艘大机帆船擦撞,原本是“淡水人”的我,因船体晃动一个踉跄掉入海中,因自己不识水性,脑中立即闪出“这下完了”的凶兆。或许是命不该绝,被路过的一只小舢板上的人一把拉起,只是沐了个“海水浴”。时隔数十年,回想起此事仍心有余悸。又想想如今每天的佳肴胜过当年的“生日宴”,似乎真的应验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古话。
3
现在市面上的墨鱼都是背骨有刺的,其实这不是墨鱼,叫“海底蛸”。“海底蛸”与墨鱼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都相差甚远。对于如今已成为稀有鱼种的墨鱼,我还有个特别的记忆。那是1955年的墨鱼汛,我们村里的几位渔民在朱家尖大青山对面的小岛乌沙门捕“小对”,邀请我们去那吃乌贼(墨鱼),当时农民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埋头生产,很少有出门机会,这次受邀“外出旅游”,况且满船的墨鱼任你吃,只怕肚子装不下,着实让我高兴一阵子。
谁会料到,此行竟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这扫兴原因并非主人怠慢,而是因我“掉进鱼堆”,水土不服(同伴中仅我一人特别敏感)。当我踏上乌沙门滩涂时,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墨鱼和海滩边裹着头巾的剖鲞女,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鱼腥味,熏得我快要呕吐了。吃饭时,不但对满桌烧烤得圆滚滚的墨鱼未动筷,还因望鱼生畏而大倒胃口,饭量减了大截。
回来时我们买来1000斤墨鱼,由于直接从产地购买,特别便宜,只付60元钱。那可是背骨无刺的正宗墨鱼呢!
4
我们农家有句“咸菜、海蜇长下饭”的老话头。海蜇、咸菜,一荤一素,成为餐桌上必有的家常菜。我们家门口的金塘洋面盛产海蜇,小时候下涂捉蟹时,不时能见到“失潮”的海蜇烂在滩涂里。当地农民每年下海撩捞海蜇,如同下地收割蔬菜一般。头矾海蜇每斤仅2分钱。
1949年秋,金塘岛对岸的大榭岛和镇海都已解放,金塘和舟山本岛还是国民党统治区,由于国民党的飞机、军舰封锁金塘洋面,满洋大发的海蜇无人去撩,多得成“灾”。南风习习,金塘岛南边的滩涂里伸手就能捧上海蜇,13岁的我就在浅水滩涂里抓到两只大海蜇。伸出海岸的山嘴岩石周围更是海蜇“聚会”。海边人家闻讯后倾巢而出,大人捞撩,小人观赏,煞是热闹。那时,站在岩石上用锄头即能拉上海蜇。稍会动脑者在晾衣竿的一端钉上铁钉,如此既长又轻便,就成为钩海蜇的先进工具,产量大大提高。这样一连旺发四五天,后因转北风而不再现。人们风趣地说:“这是海龙王看我们老百姓太苦,发善心送小菜来了。”可惜的是岛上明矾断档,由于封港,很多圆盘大的鲜海蜇因缺明矾眼巴巴被烂掉,实在心痛。
现在市场上在售的大都是“倒母”,正宗的东海海蜇、墨鱼蛋高档酒店里也很难见了。“鱼都”里的人吃鱼这么难,不由让人纳闷:鱼群都到哪里去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