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牧场”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3:46 

 “我们在海底设置人工鱼礁,通过在海里形成上升水流,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让海底生物聚集栖息,同时,在海域内人工放流水产种苗,从而形成一个有各种海洋生物栖养繁殖、生态系统完整平衡的‘海洋牧场’。”站在福建省诏安县田厝村的海岸边,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志义指着眼前一片灰蒙蒙的汪洋,告诉记者:“从这里出海,坐一个小时的船,就能到我们放置人工鱼礁的区域了,这几年,每逢6月我们都会到那里放置形式各样的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必备的设施,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
 “养鱼”才能得鱼
 10多年来,由于海洋捕捞强度大大超出海洋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导致福建沿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建设人工鱼礁成为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早在1985年,福建省就在沿海地区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2000年起,随着人们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和大规模建设开始推广。
 人工鱼礁就好比是海洋生物的“家”,不过与陆地动物不同,鱼、虾、蟹、贝的“家”四面透着海水。起初,人工鱼礁是用废旧水泥船、废旧轮胎和废旧空心水泥板组合成鱼礁投放的,投资金额和礁区规模较小,工程建设相对比较简单。
 “这几年,我们投放的人工鱼礁逐渐规范,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长期从事人工鱼礁研究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澄茂说:“在这些人工鱼礁的表面,我们设计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孔洞,方便鱼类和贝类生存、游动、附着。”
 人工鱼礁的投放位置也很有讲究。张澄茂说,礁区要处于非航道区且没有海防设施的海域,而且水质没有被污染,水深能达到12米以上,更重要的是,礁区海底较平坦,底质较硬,风浪小,适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生长。
 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在农业部“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在宁海市蕉城区的斗帽岛东南部、诏安湾的城洲岛东部海域扩大投礁规模,同时,还计划在莆田秀屿区南日岛和泉州市惠安大港湾海域建设一二期人工鱼礁工程。其中,秀屿区南日岛人工鱼礁工程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该初步设计经修改完善并审定后,将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计划在今年6月前完成全部礁体投放。
 筑好了“安居房”,还得有“居民”搬进来。根据当地水质和传统渔业资源的情况,福建省在各个人工鱼礁区放养了不同的鱼种。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在斗帽岛礁区邻近海域放流大黄鱼苗100万尾,曼氏无针乌贼苗10万尾。诏安县从2010年起在城洲岛增殖放流平均叉长40毫米以上的野生仔一代黄鳍鲷幼鱼苗种,以及人工培育的体长1.2厘米的方斑东风螺苗71万粒。
 人工鱼礁的综合效益
 “根据福建省东山湾湾口、三沙湾的斗帽岛南部和诏安湾的城洲岛东部投礁前后的对比调查发现,增殖区投放人工鱼礁后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增殖效果。”福建海洋与渔业厅的汤忠民处长告诉记者。
 漳州市东山湾湾口礁区鱼礁投放一年后,礁体上附着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藻类等附着生物的平均分布密度每平方米达到24千克,钓捕人均每小时渔获量由原来的210克增加至1565克,石斑鱼渔获量的比例由原来的5.2%增加至42%。
 城洲岛礁区、斗帽岛礁区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相继竣工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先后在城洲岛礁区和斗帽岛礁区分别设置3个附着生物挂板调查站位,进行定点、定期监测调查。根据2010年6月城洲岛礁区渔业资源的定点跟踪探捕调查结果,礁区优质种类的比例明显增多,生物种类数平均增加15%以上,生物量平均增长12%-17%。斗帽岛鱼礁通过采取不定时定点垂钓、潜水采捕底栖生物、定期观察鱼礁区海洋生物状况,渔获量明显增多,礁区各类海洋生物有富集现象,资源增殖较为明显。
 “人工鱼礁除了具有集鱼、增殖渔业资源、优化海区资源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与作用外,对于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滨海旅游业、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综合效益。”汤忠民说。
 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断断续续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但是人工鱼礁建设毕竟还是新鲜事物,它涉及生态环境、水产资源、鱼类行为、海洋动力、水工材料、礁体沉降防范、生态效果调查评估及工程质量跟踪监测等多类学科。目前,有关科研单位或技术推广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较少,相关规程、标准和建设程序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尚需研究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在人工鱼礁工程建设效果的后评价方面,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
 由此,为海洋生物筑造生长繁衍的“居所”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科学规划建造“鱼的居所”
 目前,福建省已经在设计、选址、制造、运输、投放、验收、检测、招投标、监理等程序方面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方法。
 为了保证福建省人工鱼礁建设布局合理和有序建设,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编制了《福建省人工鱼礁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这一规划通过研究福建省沿海海洋自然环境和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人工鱼礁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目标,规划了人工鱼礁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重点、规模、布局及资金投入预算,并评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此,福建省共规划建造人工鱼礁93处,其中公益型13个,生产型44个,游钓型36个,同时提出配套设施与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为福建省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最初的废旧船礁到现在使用的钢筋混凝土设施,人工鱼礁的外观看似简单,其中大有技术含量。为了加强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技术支持,福建省在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签订技术合同,由省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海域使用论证和环评,由省水产设计院负责礁区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科学开展地质勘察、礁区环境与资源调查、设计和效果评估等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初步设计还要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从而提高了建设人工鱼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福建省还要求建设单位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礁区日常管护、日常巡查工作,严禁在礁区范围内的电鱼、炸鱼等不法行为。诏安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股负责人沈晋发介绍说,他们还专门聘用梅岭镇下傅村2名渔民为礁区管理员,负责日常看护工作,县渔政执法大队还开展日常礁区巡查和管护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