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沿海地区强震海啸频发 为何中国近百年几无大海啸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4:48 

从印尼到日本,强震海啸频频波及亚洲沿海地区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东北沿海多个地区受创惨重。随后,沿海多个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且事态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不少读者关心,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是否更易遭受海啸侵袭,同时东部沿海核电站是否也面临海啸风险?记者就此采访了海洋、地震、防灾等领域专家。
4级预警监测异常波动
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波高达10米,但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甚小,因此东海预报中心只对我国台湾地区发出一次蓝色预警。据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姚圣康介绍,我国海啸预警分4级,海啸波高0.5米至1米为蓝色预警,波高1米至1.5米为黄色预警,1.5米至2米为橙色预警,2米以上为红色预警。
衡量海啸能级的波高,不可与海洋预报中的“海面浪高”相提并论。如东海海面浪高1米,只是水体表面波幅达1米,水面之下及其深处还是相当平静的。而由于海啸多由海底地震、海下滑坡等造成,整个水体随之震荡,因此海啸波高1米,其实是从海底到海面的波幅均达1米。而且这道“水墙”的推移速度每小时可达成百上千公里,远远超过跑车、高铁,破坏力特别巨大。
沿海岛链构成天然屏障
并非所有海洋地震都引发海啸。上海市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这次日本大地震就处在这一“危险区间”内。
海啸发生后,也并非所有周边地区均受冲击。资料表明,受海啸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多是那种近海大陆架较窄、或紧靠深海沟的地带。市地震局从事地震海啸研究的韦晓博士表示,总体上讲,中国海域海水较浅,浅水大陆架好比海床,向外海延伸较为宽广,同时沿海岛屿形成较长岛链,屏障作用也较大,因此发生严重海啸灾害的概率小,周边海啸在此获得“缓冲”,危害得以减轻。
从印尼到日本,近年大震频频波及亚洲沿海地区,但中国一直未受破坏性影响。姚圣康查阅可考的历史记录发现,我国东海沿海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海啸。东海预报中心平均每月接到十余次海洋地震报告,但极少形成海啸。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研究员翟永梅认为,如果说中国有什么地方易受海啸威胁,那就是台湾,因为台湾岛西南部靠近菲律宾所在地质板块,那里有马里亚纳海沟大断层。
浮标可感知10厘米变化
我国虽处于海啸相对安全区,但预警监测体系并不含糊。我国不仅与美、日等国同属太平洋海啸预测中心联网成员,自身也构建了立体观测网。姚圣康介绍,除卫星遥感外,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所属的岸边及岛上监测站点达40多个,其中专门监测波高的站点就有20多个。同时,东海分局还在海上设有5座大型浮标,其中最远的一座,距本土300多公里外,可准确测得10厘米级别的波高变化。另外,东海还设有海底浅标,也可用于监测和预报海啸。
对于普通公众,在未及时获知海啸预警情况下,可掌握一些自主防备技能。翟永梅建议,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感到较强震动,则不要靠近海边、江河入海口,应往高处走或往有树林的地方去。海啸通过树林时,波浪运动受树林扰动,能量会消散。如时间不够,就到高大的建筑物内避难。另外,海啸不一定都是水面升高、涨潮等,据韦晓介绍,海平面明显降低,或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也可能预示着海啸波即将到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