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海港 温馨家园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7:4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三月,胶州湾畔。春风吹拂着青岛港,一片和谐而生机盎然的港区;阳光普照着青岛港,一座温馨而充满亲情的家园。

“在青岛港,职工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作为、人人有尊严。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上受重用、经济上得实惠、德才上有发展,我们成为港口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青岛港职工的此话不虚。

“只要认真学,人人是人才”

上世纪80年代末,青岛港已经有员工16000人,其中 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青岛港陆续进港的农民工已达8000多人,大部分人为初中文化水平。

面对现状,青岛港没有将一名职工推向社会,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办好企业,关键在人”。青岛港领导人认为:青岛港是国有企业, “我们是用人,而不是简单的用工。是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发展人”。 “我们要培训职工,不仅让职工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常德传坚定不移地承诺。“只要认真学,人人是人才。”

钱从哪里来?集团决定:每年以工资总额的2%,划拨1000多万元作为职工培训教育专门经费。成立了“青岛港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了“集团有中心,公司有基地、队里有阵地、班组有园地”的全员学习培训格局,建设9个专业化实训基地供实践用。

如何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 青岛港开展的岗位“五学”活动,二十年如一日;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年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农民工参加不同专业、级别、工种的技能考试和技术大比武……

“集团每年拿出巨资脱产培训我们,通过培训和岗位实践,我练就了扎实的技术本领,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内燃机装卸司机状元、获青岛市技术能手、技能工人先锋等称号。” 来自山东省沂南县的钟绵梓,从一名贫困的农民工成长为工人技师,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大港公司机械三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徐青荣,凭着学习毅力和“钻研”劲,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完成近百项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信息中心副主任庄开宇博士以装卸一线需求为服务方向,带领创新团队不断学习,研发出《青岛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系统工程》,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大港公司农民工、装卸队副队长皮进军带领职工在生产中,通过刻苦学习,创造了66项生产绝活,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送出去。青岛港选派了2700多人次到国内外先进港口学习考察,选拔1800多人次业务骨干到高等院校强化培训。

请进来。青岛港邀请280多位院士、专家来港举办各类高端讲座;举办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举办专业研修班。2010年,青岛港一个大胆的决定:组织389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6839技术工人分布参加了21个专业、49个工种的专业脱产培训。据青岛港人事部于晓然副部长介绍,目前,青岛港培养了5472名专业技术人员和6839名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近700人,技术工人“精一专二会三”复合型人才达到1000人,有20人被评为全国、省市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8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涌现出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儿,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2次刷新世界纪录。

“只要踏实干,人人有岗位”

“凡在青岛港工作的,无论是种地的、扛包的,还是院校的、军营的,人人都大有作为,人人都可建功立业”;青岛港用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青岛港的发展实际只需5000人,10000多人面临下岗。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大发展等一系列浪潮,企业都纷纷减员增效。可此时,青岛港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时任局长的常德传在全港大会上喊出:“谁让职工下岗,我就先让他下岗”,台下掌声雷动,许多职工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青岛港依然毫不动摇地坚持决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合适岗位。

“在青岛港,人人有前途,人人有奔头,人人受重视,人人有地位,人人得重用。”

青岛港西联分公司党委书记徐万年,一个沂南贫寒农家的儿子。他18岁出门闯荡,全家凑不出5元钱为他送行。他走南闯北吃尽苦头,却挣不够钱为母亲做白内障手术。1990年他来到青岛港,靠苦干实干创造了火车装车最高纪录,被命名为“万年速装”。2007年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工,当上了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个农民工副经理。2010年,当上了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个农民工党委书记。“在青岛港,谁能干谁干。”徐万年说。如今,8000多名农民工逐步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做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生动局面。8000多农民工在青岛港大显身手。

贺志香,沂南县,初中毕业,丈夫郎丰伍到青岛港工作后,2006年她也到青岛港做清洁工,获集团优秀农民工称号。“在这里,干什么工作都一样,待遇不低,工资不少。”想起来青岛港前凑不全50元的老人生日费,看看现在两个人挣这么多钱,“真是连做梦也不敢想啊。”青岛港把“人适其位、位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人才工作的基本准则,建立起岗位与能力挂钩、公平与竞争兼顾的人才激励机制。现在80%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一大批装卸工人、船员、电工、钳工等走上了经理、厂长、机关部长等领导岗位,并带出了一支敢打硬拼的职工队伍。对表现出色的农民工,青岛港一视同仁按程序提拔到领导岗位。目前,农民工中已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和公司党委书记。

“只要有成果,人人可分享”

在青岛港“人人得实惠,人人有尊严,人人很体面,人人享幸福”;“不但挣到了钱,还挣到了地位、挣到了尊严。”“在这里,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拿到了青岛市户口。20081116日,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在人民大会堂张德江副总理给我颁奖,与我合影…”来自沂南县的农民工朱广田很自豪。港口年年为他们增工资,他的工资从1000元增加到到现在的7000多元,年年健康查体、发放生日蛋糕、节日礼品,以及带薪休假、各种福利接连不断,完全与正式工一样。他弟兄三个,大哥朱广祥、二哥朱广林,现在都在前港公司工作,港口还给他们三兄弟的媳妇也在港上安排了工作。“全家6口人年收入30万元。相当于我们家一个乡镇企业全年的利润。”现在,他们弟兄都在黄岛区买了楼房。

“我也加入了党。1993年到青岛港,从一个一无所知、一无所有的农民工转变成了合同制工人,还当了机械驾驶拖车班长。200911日,还与温总理同桌共进了新年第一顿晚餐。这是我永生不忘的光辉时刻。”农民工白怀亮兴奋的说。“与正式职工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只要有成果,人人可分享。”目前已有1/10的农民工在青岛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城市学校,117人开上了私家车,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青岛港履行“造福工程”,共建共享港口发展成果。

张秀华,今年60岁,当年机械司机岗位退休,属于特殊工种,已退休15年。退休当年的退休金每月600元,到了2010年每月能达到2600元。她说,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90年代,机械司机一个月的退休金还不到1000元。如今,还给老同志发福寿补贴、敬老补贴,发放取暖补助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像做梦似的实现了。从2006年开始,青岛港开始每月给退休职工发放敬老补贴和福寿补贴,数额逐年增加。福寿补贴过生日次月立即兑现,从230元到1300元不等。

在青岛港,24000多名职工人人有岗位,按照15%的比例年年长工资。青岛港的财务人员算了一笔帐:2010年,青岛港增加工资1.8亿元,2011年全集团人工成本将增加至21亿元。“不管形势怎么严峻,困难再大也要坚定不移的给职工长工资。”

在青岛港,24000多名职工人人有“五项”社会保险。还设立了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合同制津贴、住房补贴等。

温馨的家园亲情多。年年为全港员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健康查体、跟踪治疗、赠送生日蛋糕等,“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同心共建、和谐共享。全港员工“六子登科”(位子、房子、票子、车子、老子、孩子),真正把个人命运和港口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激发出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内生动力。五年来,青岛港共投入3813万元,为 91283人次进行体检;投入813万元,赠送162790个生日蛋糕;投入9103万元发放节日大礼;投入26428万元发放各类大奖;投入13731万元高标准发放取暖补贴;投入12734万元,发放敬老补贴;近年来,青岛港职工向贫困地区和社会捐款2500多万元、捐衣物20多万件,捐书籍10万多件。支援抗击非典斗争、支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支援汶川抗震救灾、支援玉树地震抗灾等;青岛港投入2000多万元,整治环境,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活动,将老港区5个码头腾出4个提供给各国海军使用。

和谐的海港力量大。五年以来,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干出了全国6.9%的吞吐量,用33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能力干出了1200万标准箱。吞吐量增长了103.1%,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2009年,提前17年青岛港还清了所有贷款,实现了“零负债”经营,每年为港口节约利息费用1亿多元,惠及港口当代,造福子孙后代。五年以来,青岛港总资产从2005年末的139亿元裂变到270亿元,为国家创造了131亿元优良资产。上缴国家税费106亿元,较“十五”增加48亿元,增长82%。青岛港已连续6年保持上缴地税青岛市第一。

青岛港走出了一条“靠知识摆脱愚昧,靠科学摆脱落后,靠发展摆脱贫困”的强港之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