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狠抓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来源: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7:5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照市按照“健康养殖、强化监测、专项执法、检打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从生产抓起,狠抓培训、监管、抽样、执法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全市水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为96%,其中大宗养殖产品贝类、对虾、梭子蟹、淡水鱼类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一、加强教育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兴业”意识

始终把强化知识培训作为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切入点,重点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围绕 “五项制度两项登记”、渔用药物知识、投入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健康养殖技术等进行,采用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重点案例剖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力争让受训渔民从思想认识、知识理论到具体操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其牢固树立没有过硬的质量安全就没有出路的意识。精选培训教师,从市水产研究所、技术推广站、职业技术学院等聘请专家,定期、分批到水产养殖集中区进行面对面讲授,对日常操作进行指导。同时,邀请市外专家讲授外地的新经验,丰富养殖渔民的水产品健康养殖知识,提高技术工艺水平。2010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明白纸6000份。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一线养殖渔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

1、落实水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属地监管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各养殖育苗单位与各区县渔业主管部门签订 “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就水产品质量安全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企业法人和个体私营业主对所生产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各区县渔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责,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坚决避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开展年度水产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制定全市统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和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科学确定监管责任和量化考核指标,依据日常监督考核成绩、检测评估结果、监督举报等进行综合评价。已连续三年对各区县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打分定档,考核结果计入全年绩效考核。

2、以实施“一卡六表双证”制度为抓手,规范育苗、养殖生产秩序。在实施、规范、检查、处罚上下功夫,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为所有养殖业户登记建档,并及时更新登记内容,开展定期统计、分析,以掌握全市最新养殖发展情况。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分别成立了人员相对固定的执法检查小组,配备了照相机、摄像机等必要的器材装备,对所有的规模养殖场、水产育苗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有的区一年两次对全区所有的养殖、育苗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加强源头管理,对重点水产苗种进行集中整治。开展海参、大菱鲆等苗种的整治活动,对苗种来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市内育苗场苗种质量进行了重点考察,督促其落实苗种出场检验检疫制度,确保养殖用苗质量。

三、突出质量抓生产,夯实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1、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把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不断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加快我市优势特有水产品种、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工作。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大竹蛏、星斑川鲽2个地方标准,其中《大竹蛏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已经上升为省级标准。二是开展送标准下乡活动,让养殖技术标准进渔村、入渔户,指导监督水产养殖业主及其技术人员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三是不断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0个。东港区被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县。

2、扎实推进生态化健康养殖。围绕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应用,大力调整养殖品种结构,转变养殖模式,培育优势品种和产业。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从无到有,主要养殖鲈鱼、黑鮶等鱼类,目前已发展到126只,是“十五”末的2.1倍;优势水产品工厂化养殖面积稳定在80万平米,主导品种为大菱鲆、星斑川鲽、半滑舌鳎等,养殖面积是“十五”末的2倍;以打造我市浅海综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浅海生态养殖,贝、藻、参浅海立体养殖面积达30万亩,是“十五”末的1.8倍;把发展淡水渔业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加快湖库区渔业综合开发,推广“上禽下鱼”、“上粮下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

四、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带动水产品质量的提高

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养殖户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很好地避免了假冒伪劣渔业投入品和不合格苗种进入生产环节,保证渔民安全合理地使用渔药、饲料等渔业投入品,有效克服了分散生产经营的质量监管难、安全保障难的问题。通过宣传发动,全市已有渔业专业合作社74家,拥有水产育苗水体近5万立方米,池塘养殖面积2890亩,工厂化养殖面积9.3万平方米,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很好地带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五、提升质量促发展,促进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以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已认定、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强管理,坚持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力争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成标准化生产的样板,推动全市渔业健康发展。2010年,共新认定无公害产地14个,认证无公害产品37个,无公害水产地总数达58个,产品总数达89个,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达6556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2%,渔业标准化程度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指示精神, 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育水产品品牌。一是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引导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水产品商标注册,十一五期间,全市水产品牌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成功注册水产商标61件,水产注册商标总数达106个;组织企业参加推介,推出日照海产“四珍”、“八鲜”及淡水“六名品”等地域性品牌。二是鼓励和提倡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争创省名牌、国家名牌和驰名商标工作,开展名优产地认证工作。目前,已争创省著名商标6件,省级名牌产品2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

六、搞好抽样检测,排查质量安全隐患

认真执行国家、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计划,严格抽检程序,科学安排抽检任务,做到受检厂家随机确定,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圆满完成国家、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任务,自2007年监督抽查制度施行以来,共完成抽样486个,其中2010年抽样150个,合格率为96%,比2007年提高了24.7个百分点。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实施市级抽检,扩大抽检覆盖面,在全省首次将增殖放流苗种列入范围,对各级增殖放流站实施重点抽检,检验不合格的苗种坚决不允许增殖放流;对养殖常用的饲料、渔药进行检测,看是否含有违禁药物成分;探索开展了对大规模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销售水产品的药残检测,同时,借助快速检测仪,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专门制定快速检测样品计划,对未纳入抽检范围企业的水产苗种和养殖产品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及时全面了解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两年来,共抽检水产苗种、养殖产品、渔药、饲料等样品188个,投入检测和样品费等共计33.77万元。

七、严格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打击违法行为

日照市自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以来,市、区两级渔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违规使用禁用药物等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围绕确保水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水产品安全供应,不断深化完善“一卡六表双证”制度,加大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整治力度。全年共出动检查车辆87车次、检查人员264人次,检查养殖企业1000余家。加大对检测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阳性样品案件查处率达到100%,保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在全市水产养殖、育苗企业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