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抢抓蓝色经济机遇只争朝夕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8:37 

蓝色机遇,时不我待;抢抓机遇,只争朝夕。

决胜海洋,烟台上下积极行动,科学完善规划,对接落实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努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眼下,烟台大地,一股

蓝色浪潮正激荡蔓延。

敢为人先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314日上午,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一派繁忙。

规划材料堆积如山,调研脚步一刻未停,衔接电话热得发烫,这是YMG记者踏进“蓝办”的第一印象。“从春节后上班以来,我们办公室8个人几乎没有休息日,正抓紧修订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细则,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杰说,蓝色经济区规划是一个全新的规划,因此很多工作都是新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创新、突破,需要敢为人先。

身处“蓝办”,才能真正体会到时间紧迫。采访期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项目一览表,筛选的200多个蓝色经济区建设项目中,项目名称、发展方向、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责任单位……每一项内容都细致入微。“难得的机遇面前,每个岗位都要倾注200%的精力去行动。” 李杰说。

发展思路明晰,才能有的放矢。在市“蓝办”的一项调研汇报提纲上,“八大基地、十大试点政策、百个重点事项、一岛四园开发、四个一批建设”等下步发展规划已跃然纸上。“这将作为下一步工作推进的主要抓手。”李杰说。

不仅是“蓝办”,走在烟台大街小巷,同样能感受到蓝色经济发展的热度。上班族关注蓝色经济,退休职工谈论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已经成为烟台市民关注的焦点。“蓝色经济在烟台已经掀起了一个关注的热潮,相关部门在行动,老百姓在关注进程。”市政协委员韩彦明说,在老百姓眼里,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对烟台而言意义重大:处于核心区位置的烟台被赋予骨干城市地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直接提到烟台的目标和项目有150多个。

机遇面前,烟台清醒而坚定:“赋予”只是开始,能够“拿到”多少,需要想得到、行动快。率先、主动,先行先试,烟台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激情展开“逐蓝”梦想。

其实,决胜海洋的征程中,烟台一直快马加鞭。从上世纪90年代组织实施“海上烟台”战略,到2006年《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出炉,特别是从2009年相继成立市蓝色经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蓝色经济推进协调小组、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和蓝色经济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到2010年编制完成《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试行)》,烟台逐鹿海洋的思路日益明晰、脚步也越来越快。

时入2011年,蓝色烟台建设再现“加速度”:1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后,烟台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理顺工作思路,研究支持政策,各项工作快速推进;125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全省动员大会精神,研究落实意见;2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烟台一举签下了四个大单,其中有国际商务城、无线宽带物联网产业示范园等项目,总投资达485亿元;223日,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仅开了1个小时,4个单位发言都控制在5分钟内。精简的会议形式,蕴含着深长的意味———不尚虚言,只争朝夕,马上就干;224日,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融资洽谈会召开,18家驻鲁金融机构商讨项目贷款等事宜,寻求金融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支持……

重大历史机遇面前,烟台抢先一步,敢为人先。

疾驰奋进

唱好蓝区建设重头戏

315日上午,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钛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奠基仪式现场,彩旗飘扬、机器轰鸣。该项目主要生产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干线客机的钛合金紧固件产品,为航空、航天维修和工业市场等提供各类高附加值、不同材料型谱的高端紧固件产品。

6月底前完成一期厂房建设,确保设备安装到位,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说,蓝色经济项目建设都要体现“高新区”速度,加快推进。眼下,沿高新区科技大道两侧,一批涉蓝项目正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今后,高新区将大力提升现有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加快引进蓝色创新研发机构,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发展新亮点、新版块,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示范园区。

前不久召开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亮出了我市进军“蓝区”的决心:市委、市政府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全市“十二五”发展九项重要工作的第一项,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15位市级领导分工负责、23个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委员会,全面加强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和协调。

有决心更要有行动。315日,市发改委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正抓紧修订这本规划细则,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发改委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牵头部门,一定要发挥好协调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放大优势,弥补弱项,在规划编制、项目引进、考核调度以及组织战略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 市政协副主席、市长助理、市发改委主任王式亮表示,下一步要围绕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和开发亮点,与省里搞好汇报对接,挤进全省规划盘子,在下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产业推进和港口建设,犹如蓝色经济发展的两翼。“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权良宝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施工现场推土机正加紧对沿线用地进行平整、清障,为开工做最后的准备;烟海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正在进行路基平整和桩基础建设……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

眼下,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加柴添火”。在市科技局,相关科室正在为蓝色经济项目争取向上资金,努力培植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引擎;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正在为打造蓝色经济亮点出谋划策;在市港航局,他们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建设航运大市……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生产力的竞争,已上升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看中了海洋的重要性,全市上下满怀信心地建设蓝色经济区。

多点突破

烟台上下“动”起来

在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机遇面前,烟台各地都在行动,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311日上午,随着万华MDI一体化项目开工奠基,我市正式拉开今年项目开工月序幕;同日上午,张裕国际葡萄酒研发与制造中心开工奠基。一批批涉蓝项目的开工建设,点燃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引擎。在牟平,山东国风风电设备项目和烟台国际社区项目正式开工。在招远,精密工具制造集群项目开工建设;在芝罘区,红星美凯龙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这也是一个新机遇,抓好了,抓住了,烟台大地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上下多点突破、竞相发展;沿海区域当仁不让、率先突破、走在前面;内陆地区主动融入、顺势借力。

“错失机遇就是对不起历史!”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说,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全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近一段时间,明显感到各种要素正加快向高新区汇聚。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后,高新区迅速成立蓝色经济区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蓝色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和协调,研究解决制约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对蓝色经济产业发展和重要工作完成情况的调度检查,定期总结分析情况。目前,高新区上下正在加快政策、规划、项目与国家、省、市规划的全面对接。

高新区掀起了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热潮,其他县市区也“不甘寂寞”。在龙口,一首进军“蓝色经济”乐章正在奏响,人工岛群和龙口港成为龙口发展蓝色经济的核心平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莱州,地处“三大战略”叠加位置,其沿海区域作为承接“黄蓝战略”的主战场,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在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框架拉开;在牟平,蓝色经济脊梁挺起,快速突破滨海开发、养马岛开发、金山湾开发三大板块;在海阳,海阳核电、来福士造船、丁字湾海上新城、亚沙会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借势腾飞,海阳正以更加迅猛的步伐走向海洋;在福山,尽管不靠海,但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福山区以只争朝夕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抓当前发展机遇,用足用活各种有利因素,积极行动起来,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倾力打造临港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特钢制品以及IT和文化教育等五大产业基地……

蓝色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蓝色的旋律,已在尽情地演奏。烟台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缜密的思维、更务实的作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蓝色之路”越走越宽,蓝色风景越来越迷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